胡慧瑛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產科母嬰同室病房院內感染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母嬰同室分娩的產婦71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并利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6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產婦上呼吸道感染、表淺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院內感染發生率8.3%,明顯低于對照組34.3%(P<0.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產科母嬰同室病房院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表淺切口感染等)的效果突出,深受患者認可,值得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干預;產科;母嬰同室;院內感染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9(a)-0183-03
Effect analysi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rooming-in”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HU Hui-y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rooming-in”.Methods A total of 71 delivered puerperae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in “rooming-i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and a random number table,all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6).In the control group,regular nurs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opted.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ing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uperficial incision infection,and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etc. was 8.3%,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34.3% (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97.2%.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ing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uperficial wound infection,etc.in “rooming-in”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btains a prominent effect,and is well-recognized by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Obstetrics;Rooming-in;Nosocomial infection
母嬰同室主要是指產后產婦與新生兒在24 h內同處于一個房間,且之后每天與產婦分離的時間≤1 h,是加強母嬰情感、增強母乳喂養以及母嬰健康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產婦與新生兒身體較為虛弱,同處一室容易發生院內感染,會增加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風險,因此做好母嬰同室護理干預工作至關重要[1-2]。本研究以71例母嬰同室分娩的產婦為例,主要探討優質護理干預預防院內感染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產婦中選取71例母嬰同室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并利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36)與對照組(n=35)。對照組產婦年齡22~32歲,平均(26.2±3.1)歲;其中剖宮產14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14例,初高中18例,小學及文盲3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3~33歲,平均(26.6±3.5)歲;其中剖宮產1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15例,初高中19例,小學及文盲2例。兩組患者年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予以常規護理,遵照醫囑機械性執行護理措施,定時進行巡房,詢問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常規進行生命體征檢測,出現異常要及時向醫生反饋;根據患者情況針對性進行用藥指導等。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
1.2.1組建優質護理小組 組建優質護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但任組長,組織小組進行優質護理服務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意識,通過小組討論制定適合科室的優質護理方案,同時做好工作部署,緩解護理人員身心超負荷的工作狀態[3]??刹捎肁PN排班制度,落實雙班制、護士分級管理制度,有助于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性,減少護理風險[4]。建立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實現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的融合,針對違反規定的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制度進行懲罰。
1.2.2加強院感知識培訓 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管理制度學習,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據資料顯示,99%的院內感染主要來自非芽孢細菌,與護理人員的洗手行為息息相關[5]。培訓中,要讓護理人員認識到遵守手衛生制度的重要性,自覺完成規范的洗手程序,并做好手部消毒護理;侵入性操作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實施,并指派專人進行定期檢查,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整改,最大程度阻斷感染源[6]。
1.2.3基礎護理做到位 明確院內感染的常見誘發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由組長將工作流程進行細化,責任護士負責護理措施實施,每天在早晨、晚上定時對產婦進行洗頭、洗腳等生活護理,組長可每天進行質控檢查,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與績效考核掛鉤,同時做到懲罰分明,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7];傳統的“捂月子”做法,即產婦一切治動全在病房,實際上會增加產婦發生院內感染的概率,再加之母嬰同室生活,生活用品多、地面不干凈,空氣潔凈度也較低,如果陪護人員中患有傳染類疾病,會明顯增加發生院內感染的機會[8-9];體位護理:產婦保持半臥位,可適當調整床頭高度,以最大程度使產婦感受舒適,新生兒科全裸躺于產婦裸露乳房之間,目的在于促使母嬰皮膚接觸面積最大化,同時注意保暖。醫院要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并完善陪護制度,護理人員要及時開窗、通風換氣,定期對地面進行清潔和消毒,每天采用消毒液對床頭柜等進行擦拭,新生兒所用的毛巾、被褥應保持潔凈,與患者及家屬建立信任關系,有助于降低家屬陪護率[10]。
1.2.4心理護理 轉變產婦被動接受治療以及護理的傳統工作模式,主動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采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引導其進行主動傾訴,針對其提出的問題耐心進行解答,在了解其心理癥結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能使產婦心理得到尊重以及滿足,加強醫患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對于緩解產婦的心理情緒具有積極意義[11]。另外要主動與產婦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其多予以產婦關懷及鼓勵,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以最大程度改善產婦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參與度[12]。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產婦上呼吸道感染、表淺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院內感染的發生率。采用百分制自制問卷調查對比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主要從護理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服務態度以及護理環境等方面進行評價,分為滿意(>85分)、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65分)3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院內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相對傳統產后護理而言,采用母嬰同室形式具有諸多優勢,其能夠促使產婦更加熟悉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時可參與護理人員每天對新生兒的喂養等護理工作,提升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另外可提升母乳喂養概率以及促進新生兒身心發育,而產婦的表情、言語等則能夠鍛煉新生兒的視聽能力[13-14]。但是醫院是各種病原菌、微生物聚集的場所,而病房是醫院內發生院內感染最嚴重的地方,產婦分娩后身體免疫力明顯較低,再加之與嬰兒同室,會降低病房內的衛生清潔度,增加發生院內感染的概率。經過分析,發現母嬰同室容易發生院內感染的原因主要如下:①產婦由傳統“捂月子”思想的影響,不開窗、不洗澡,使得產后惡露不能及時清潔,會增加產婦自身以及空氣中的細菌含量[15],再加之探視人員過多、新生用品消毒不嚴格均會造成交叉感染;②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及工作積極性差,對護理制度落實不到位,與產婦及其家屬溝通較少;③護理人員臨床經驗不足,工作強度大,身心常處于較為疲倦的狀態[16]。
優質護理干預專門針對母嬰同室院內感染發生原因而設置,改善了常規護理系統性、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護理理念;護理措施豐富全面,實施過程中強調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以及工作責任感,要求其從被動服務-主動服務-感動服務轉變,對于打造特色的護理服務具有促進作用[17-18]。其中組建優質護理小組、加強院感知識培訓有助于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并能夠提高衛生制度的落實力度,保證護理工作的規范性;通過強化基礎護理,有助于幫助產婦以及家屬轉變傳統的“捂月子”觀念,加強其衛生以及消毒意識,從各個方面杜絕傳染源,降低發生院內感染的概率;心理干預則有助于改善產婦被動接受護理服務的理念以及不良情緒,提升對護理工作的參與度[4-5]。如研究所示,觀察組產婦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后,上呼吸道感染、表淺切口感染等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提示該護理模式預防母嬰同室院內感染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另外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提示上述護理模式應用優勢明顯,深受認可。endprint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產科母嬰同室病房院內感染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余艷,肖云紅,胡正華,等.優質護理服務對產科母嬰同室病房院內感染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6):96-97.
[2]廖訓菊.母嬰同室產科病房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8):3721.
[3]陳志美,吳小青,劉黎.產科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實施與影響效果的探討[J].重慶醫學,2015,10(19):2730-2731.
[4]李璟,馬驥,鄭妮娜,等.早期護理干預在預防新生兒臍部皮膚感染中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4(23):5954-5956.
[5]霍光研.優質護理服務在母嬰同室病房中的實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105-106.
[6]徐文穎.優質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11(12):265.
[7]朱曉玲,張婭婭,李利菊.婦產科院內感染因素與護理干預措施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9):876-877.
[8]張俊清,曹雅娜,李雅琴.產前健康教育對母嬰同室新生兒皮膚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830-2832.
[9]陳香軍,裘雅芬,趙文斌,等.母嬰同室新生兒院內獲得性肺炎調查及其高危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 27(11):2599-2602.
[10]田沁.優質護理服務在產科病房的實踐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0(11):60-61.
[11]張菊.產科母嬰同室病房責任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模型的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3.
[12]田沁.優質護理服務在產科病房的實踐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0(11):60.
[13]姜武佳,蔣志玲,趙偉嫻,等.優質護理服務病區護士交班報告的改進與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7):650.
[14]王迪橋.母嬰同室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10(2):184.
[15]邱玉芳.產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6):549-550.
[16]何應珠,龐春民,麥小妮.行為教育對基層醫院母嬰同室陪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379-2380.
[17]羅琳雪,韋桂源,方文珠,等.超早期乳房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影響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34):3599-3600.
[18]操楠.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12(5):395-396.
(收稿日期:2017-06-13 本文編輯:馬 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