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芳
摘 要:對于教師而言,微課是一個能夠快速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教學手段,對提高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要注重數學課堂上微課的融入。筆者覺得教師只要在網上尋找優秀的教學資源,并且積極地與其他教師進行分享交流,那么小學數學教學必將取得最佳效果。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特征;應用
將“微課”即將微視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夠以全新的形式來對教學進行改革,強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凸顯。小學數學作為教學的基礎性內容,適當地運用微課,則有利于深化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微課主要是以短視頻的形式出現,特點是短、小、精。教師合理的運用微課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性,更有針對性的展示教學活動內容,同時,它針對的是全體學生,能夠從根本做到教學的“多元化”“個性化”等等,注重知識點的深度發展,更有利于全體學生的接受。
一、優質微課的特征
1.目的性明確
微課也是一種授課形式,由于時間較為簡短,所以需要教師緊抓主題,在核心知識的基礎上設置課程內容,將知識簡潔、明確地傳達給學生,而其難點主要在于教師對知識的把握,微課的時間較短可能會導致教師無法過多拓展。因此,只能針對性地完成知識的講授。
2.內容要豐富
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決定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若是枯燥無味地分析知識,難以達成知識傳播的效果,而且學生多已厭倦課堂教學方式。在微課中事實上是教師的解放,他們可以用天馬行空的思維,更好地還原知識內容。
3.真正實現互動
在視頻中與學生的互動要區別于課堂,但是,比課堂更加容易實現互動。教師可以在視頻中利用簡單的特效,例如重點標記,在視頻剪輯中插入效果文字,學生可以對知識的認識更加直觀。
二、微課的廣泛應用
1.用在課前,打開學生的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有限,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單一的讓學生記憶知識,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往往缺乏學習的興趣,很少有人去預習內容,更多的是教師硬性的讓背誦某個知識點。微課出現以后,筆者嘗試在課前運用微視頻,以微視頻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即:將相關的教學內容的重點制作成為小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進行討論、交流等等,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如:在學習“年、月、日”教學內容時,鑒于知識點的煩瑣、內容涉及多、規性知識特性等,筆者制作了一個微視頻,即:制作家鄉城市四季變化的場面同時配上人的穿著,之后,配音說話:每天都需要換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需要換多少衣服呢?明天就是星期一了,一個月需要上幾天學呢?配上小朋友在翻看日歷的動態視頻……將這個視頻在課前展示,以此一方面轉化知識的特性,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通過視頻有個初步的認知,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腦海里有年、月、日的概念,進而結合生活經驗,嘗試自主轉換年、月、日之間的關聯性等等,刺激學生產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2.用在課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下一直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鑒于數學知識的理論性、概念性等,教師更多的是采取讓學生死記硬背模式,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主體性特點。微課一般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它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的主動權等,善于引導學生資助的去梳理、探究數學之間的關聯性,知識的銜接性等等,側重學生自我知識網絡的建構。我們知道,一節課的時間在40分鐘左右,想要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長時間的保持探究狀態就必須借助一定的外力因素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對此,筆者在課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微課,給予學生自主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技能到素養,雙管齊下進行培養和發展。如:在學習“兩位數的加減合算”教學內容時,筆者播放這樣一個微視頻:在蘋果園里,一家人都在摘蘋果,姐姐摘了33個蘋果,哥哥摘了42個蘋果,一個箱子里能裝下66個蘋果,姐姐和哥哥把蘋果裝進箱子之后還剩下多少蘋果?單一的這個題目,學生聽起來感覺很混亂,但是通過微視頻展示出來,則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了,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數學知識,進而通過視頻演示感受兩位數加減合算的關聯性,嘗試自己進行計算等,強化自我的學習自主性。
3.用在課后,鞏固所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一定的限制性,課堂教學結束后,一般都以留作業的形式進行,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讓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強化自己掌握的技能等等,但是這個過程中由于溝通的限制很容易出現各種意外事情,學生對于課后學習也只是局限于應付作業等,不能夠真正起到教師想要達到的作用。微課則不同,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通過多個渠道實現微視頻的共享,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原本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對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課后運用微課來鞏固學生的學習技能。如:在學習“千米的認識”這個教學內容之后,筆者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制作了一個生活微視頻放在班級群里進行知識共享,即:以學校的操場為例,學生跑步一圈400米,千米跑步比賽,運動員跑了兩圈半。視頻上對千米、米、分米等做上標記,首先讓學生在思想上對千米有個認知,能夠了解到千米=2.5個400米,之后,提出課后作業:時間測量一千米的長度,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解釋一千米有多長。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性,感悟數學的實用性,從而增強自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我的綜合技能和素養。
總的來說,微課能夠從根本強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真正意義上地引導學生自主的去探究知識,感悟知識等。作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合理的運用微課,運用高科技來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兼顧全體學生,力爭將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使他們全面健康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