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俊
摘 要: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進取,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關鍵詞:激發;提高;數學;興趣
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標的實施,迫切要求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尋求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部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也是如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學習活動有重要意義,它能推動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和激發更大的學習欲望。而數學又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邏輯性嚴謹的學科,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認識上的障礙。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下幾點觀點、看法與大家共享。
一、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學生對初次接觸的事物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教師就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設計一個好的導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講一個小故事,或做一個小游戲等形式導入新課。這種導入設計可以在課的開始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用心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學科自身的特點,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素材和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這氛圍中去參與探索、發現、獲得知識。作為數學教師,應用心創設各種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而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形式。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2.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愛說、愛笑、愛動、愛玩。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特點,一味平鋪直敘的去講,必然使他們覺得疲勞乏味,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實踐證明:創設游戲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學而不厭,樂而不疲。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始于生活。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應注重“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教學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產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親近感。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創設競爭情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欲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在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開展“看誰答得又對又快”、“看誰擺得又對又巧”、“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班級對抗賽”、“小能手”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總讓學生百學不厭。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抽象的,但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投影或動畫等多媒體手段把抽象變為形象,認腐朽為神奇,從而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且現代教學手段從視覺,聽覺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從身受,對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對本節的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應運用多種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堂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授課式課堂,而是師生共同活動,雙邊互動,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學生可以開展自學討論,搶答,自我測試,課后調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探究知識,解決問題,增強學習的興趣。
五、精選課堂練習,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極重要的環節,只有通過適當地練,才能打牢基礎。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可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出些鞏固概念的練習,培養能力的練習,一題多解的練習,多題一解的練習等,可以先練后講或先講后練,也可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同時要注意控制習題的難度與數量,不搞題海戰術,不出偏題、怪題來難學生,讓學生在平淡的練習中體會無窮的樂趣,在輕松的練習中逐步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總之,教師的責任在于時刻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使之能夠長久的保持。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郝素芬.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2]徐巧彩.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學周刊,2012,06.
[3]張洪巖.如何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