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鳳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航空制造業在生產方面當前存在的瓶頸,并探討了精細化生產方式在飛機制造中的應用方式,以及精益模塊化生產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關鍵詞】飛機制造 精益生產方式 應用
最近的幾年時間里,伴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航空制造業快速壯大,但是隨著這個行業的不斷進步,也導致了市場競爭的越發嚴峻,很顯然以往陳舊的生產形式已經與現如今人們的需求不再一致,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創新,務必要尋求一種最佳的生產模式,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就要選擇精益的生產形式,將傳統的粗放型逐漸的優化,并朝著精益的方向發展。整個過程并非是靜態的,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從企業的外部形態有所察覺,這樣會對企業未來前景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我國航空制造業經營生產的瓶頸
在我國,航空制造行業的起步較晚,進而生產技術還沒有達到較高的水平,再行業剛剛興起的初期,只是依靠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來完成生產制造的,經過了很長時間的進步完善,現如今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生產模式。在如今工業4.0的大背景下,工業發展正面臨著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只有正視工業4.0所帶給我們的機會,我們才能夠推動國內航空業的快速發展。
(一)生產管理方式傳統
一直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在航空產業管理方法上仍舊存在很多的不足,管理者一直沒有徹底的轉變發展思想,在管理方式缺乏創新性,無法適應社會長期的發展需要,在短期內所取得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在未來就會將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紛紛的暴露出來,這是時代發展所不允許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對全過程的動態管理。這無法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工業4.0的背景下,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被整合成數據,由于原先管理方式的限制,數據難以真正的起到發言權的作用,再就是沒有形成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使得很多工作都難以具體的展開,沒有實現與時俱進,這就阻礙了我國航空制造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生產與需求的錯位
航空運輸的角色正在逐漸的轉變,它開始走低端的親民路線,市場決定需求,針對買家需求的定制要求也越來越高,生產元素多元化、個性化、小批量等正逐漸的成為航空制造業的新代名詞。原有的航空制造業遠不能夠滿足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它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具備更加嚴謹的生產態度,要從創新管理模式來進行入手,可借鑒汽車生產的組裝模式,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條個性化的生產模式,在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的同時加強質量方面的管控。
二、精益生產在我國航空制造業的應用
航空制造業也可以被作為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象征,航空業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加工組裝實現那么簡答,它涉及到大大小小各色各樣的問題,是一個國家整合國力的主要體現,這就催生出了關于航空制造業精益發展的討論。精益生產(LeanProduction)這個概念一早出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當時他們學校的學者在對日本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生產方式進行研究后于1985年提出的,“徹底杜絕浪費”是精益生產的基本思想,準時化生產是精益生產的核心。精益生產的這一理念正同我們國家的航空事業發展相吻合,它主要是通過運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在盡可能的滿足業主需求的基礎上,簡化資金、材料、人力等方面的投資,實現利益價值的最大化,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下美國的波音公司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這對于我國的航空制造業發展來說就有很大的裨益。
(一)以市場為導向,生產計劃合理
航空制造公司在進行生產時需要充分的調研市場的需求和成本,然后根據業主的需要完成詳細的方案設計以及周密的生產日程,并做好各方面的評估工作,科學的做好飛機制造過程中的任務規劃工作,這不僅關系到生產進度的順利進行,同時這對于制造質量的把控也是硬性的需求,最后就是需要我們圍繞著我們所制定的各方面計劃,來有步驟的完成各環節的生產工作。
(二)建立節拍生產線,提高管理水平
引入拉式、節拍生產的理念,根據市場需求,設計生產節拍。流程的“節拍”是指連續完成相同的兩個產品(或兩次服務,或兩批產品)之間的間隔時間。換句話說,即指完成一個產品所需的平均時間。公司以實現鉚裝、總裝脈動式生產為核心,建立鉚裝、總裝節拍生產線。根據市場需求,建立節拍生產,解決訂單準時交付的問題。
(三)自主開發信息化平臺,以信息化支撐精益生產管理體系建設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任何行為都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數據,我們通過分析這些數據能夠為我們準確的還原出當時的現場情況提供必要的依據,所以我們需要自主開發一套信息化管理平臺,用來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調度,做到生產、銷售一體化,這對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減少庫存具有很大的作用。信息化手段能夠彌補傳統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它是一個多功能、動態的監控系統,能夠實時的記錄員工的工作狀態,幫助企業的人事管理部門來對員工的績效進行合理的判定。
精益生產理論在工業生產中來說是十分受用的,它能夠幫助企業有效的節約生產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浪費,再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夠幫助的航空制造業企業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全過程管理,推動我國航空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三、精益模塊化生產系統及其信息化
經過對現如今國內的航空制造行業的現實情況和優化方法進行比較我們發現,這個行業在很多的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在精益化和信息化兩個層面中存在著的問題。但是因為這兩個層面基礎工作、綜合能力、員工素養等諸多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國內的航空制造也的優化歷程具備以下的特性:
第一,因為精益生產的概念已經被人們所看好,比較容易在實際的員工思想中中慢慢的形成一個完善的精益理念。
第二,因為組織結構仍然以計劃經濟模式為主體,改進必然是個由點帶面的過程,在生產一線取得應用經驗逐步推廣和影響業務流程等其他方面;
第三,基礎信息準備不完善,這樣工作的質量偏低,導致生產效果不佳。
第四,外界影響因素的改變,導致信息體系需要不斷的適應,工作量十分巨大。
(一)精益模塊化生產組織基元的結構
與以往陳舊的生產模式,精益模塊化生產形式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保證生產質量,還能夠將與一線生產相關聯的操作技術,員工,機械設備有效的融合起來,在不破壞生產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全面實施的情況下,為了更好的促進這項工作的落實,我們可以采用切實的方法來推動工作胞融入到企業信息化生產工作之中,還要保證工作胞逐漸的朝著數字化的方向演變,隨后其就可以可以完全的充當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對象,并且按照流程進行后續的工作,其全部的運行情況要準確的匯報給管理部門。
(二)精益模塊化生產系統
我們依據性質的不同可以將精益模塊化生產體系中存在的各個工作胞劃分為一線生產、協助制造以及技術指導三個類型,其中前兩種共同組合成了生產工作胞,其在日常一線生產環節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務必要給于積極的重視。再拿那些形式簡單的工作胞來講,通常都是存在于那些簡單的操作之中的,并且會在協同工作平臺下與單元數據中心發生交互。
參考文獻
[1]趙磊.精細化管理在飛機生產制造中的應用分析簡[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8):117-118.
[2]呂駿.民用飛機大修精細化管理的研究[J].卷宗,2015(3):286-2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