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本文具有針對性的分析了在采訪過程中,出現采訪對象不合作的原因,并通過應用心理學分析方式采取積極的措施打開這個局面和解決問題,這是每個對外采訪記者需要重視和學習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采訪對象;解決措施
作為一名新聞采訪記者,尤其是要將工作做的出色,就需要記者本身具備相應的從業精神,不言放棄,對于挫折能夠不輕易放棄,有一種堅持的勇氣,在采訪中遇到采訪對象不配合的現象,需要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從而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要想做好采訪工作,得到需要的信息,首先就需要記者從自身和采訪對象角度找出問題,找到原因,才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一、新聞媒體對外采訪記者的原因
1.記者自身原因
有一部分記者掌握著手中的監督和報道的權利,但是為了自身的禮儀,卻在做一些違背法律的事情,這種事情層出不群,在社會上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嚴重惡化記者在社會中的形象,所以社會大眾對記者的公信程度降低,對其存在的價值和影響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故而一般人不愿意在記者面前過多的透露。
2.記者從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在新聞采訪中,有很多的記者,這些記者在專業素養和從業能力上有著不同的經歷,所以層次不齊,他們在采訪中沒有關注被采訪者的心理變化和思維,有時候的言語可能無形中給大眾造成傷害,導致情緒惡化,堆積著產生了排斥的行為。
3.記者采訪態度惡劣
有些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表現出一副神氣的狀態,他們認為別人需要理所當然的接受自己的采訪,所以態度比較強硬,提出的問題咄咄逼人,時常造成被采訪者的反感。結果就是記者沒有得到有用信息,還會遭到嫌棄。
4.采訪方式缺陷
現如今人們對自身的權利和法律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所以時刻注重維護自身的去權利,有些記者由于采訪提問的方式有誤,出現不恰當,會冒犯了采訪者以及觸犯了別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侵犯了別人的合法權益,被采訪者為了維護自我權利會拒絕采訪。
二、采訪對象自身的原因
1.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的不愿接受采訪
每種職業和不同社會地位和經歷的人,都形成了其不同的性格特點,拒絕采訪的原因也是具有個性,很多人不愿意在公眾面前露面,所以在采訪中需要足夠的耐心。
2.硬性的采訪機制
對于一些重大事件和具有社會針對性的事件采訪問題上,新聞部門一般都會制定一些列標準的采訪流程和采訪機制,例如采訪口徑和采訪報道內容等,都是提前設置好的內容,這樣的制定往往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這是因為被采訪者覺得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表達,而且規定的流程限制了發揮,有一種“被擺布”的感覺,所以經常決絕。
3.采訪者對記者采訪的目的不明確
為了安全和謹慎起見,對對自己了解的信息有一定的保留,或者基本上敷衍記者的提問。
4.被采訪對新聞報道的不了解
一般被采訪者會有一種心理,那就是對新聞采訪和記者報道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在心里沒底,他們不了解將會發生什么事。大多數民眾從來沒有在鏡頭前展現過自我,故而有一種膽怯的心理,不愿意配合記者的采訪。
三、應用心理學應對新聞采訪對象不合作的措施
1.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讓采訪對象意識到采訪報道的重要性
這采訪觀念上記者需要不斷轉變,將“我要采訪”轉變為“我要接受采訪”,讓記者自身在采訪過程中處于一個積極主動地狀態,能夠有效的進行采訪。
2.采取恰當的提問方式
新聞媒體單位需要加強對記者自身素質的培養,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態度,表現得謙虛一點,但是不失風度,讓采訪對象感覺自己和記者是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和狀態,擊碎他們心里的防線,讓采訪變的輕松有效開展。有些采訪問題不能正面進行的時候,記者可以通過側面插入的手段,間接得對情況有清晰的認識,將采訪過程變成一種心理的交流,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3.提高記者的專業素養,靈活應變采訪
記者在采訪過程,需要發揮自身專業素養的優勢,在這一塊上,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和加強,首先對采訪流程和注意事項需要清晰的掌握,例如采訪中的用詞、如何調整采訪心理狀態等。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采訪過程中也會面對不同的情況,所以還需要具備應急處理能力,靈活發揮,保證采訪的進行。
四、結語
現代社會,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大展和擴散,新聞采訪活動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之中,很多人也積極參與到新聞采訪報道事件中來了,但是對于記者來說,在采訪過程,遭到拒絕是經常出現的事情,但是對于心理素質和工作上進較差的新聞采訪報道人員,這種拒絕對其工作積極性和工作上進心有著嚴重的打擊和挫傷。綜上,采用應用心理學,能夠有效的開展采訪工作,減少才采訪對象的拒絕。
參考文獻:
[1]王敏.應用心理學應對采訪對象不合作的技巧[J].記者搖籃,2016(7):21-22.
[2]陳燕.基于心理學角度探析應對采訪對象不合作的技巧[J].神州,2017(10):272-2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