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國
摘要: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要研究和探索游戲在教學中的設計與利用,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導入環節游戲的設計與利用;新課教學環節游戲的設計與利用;練習復習的環節游戲的設計與利用。
關鍵詞:游戲;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導入環節;新課教學環節;練習復習的環節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學階段,有許多的知識就是以游戲的方式呈現的,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易于他們的理解和接受。而數學知識相對來說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的,尤其對于抽象思維不發達的小學生來說。那么,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要研究和探索游戲在教學中的設計與利用,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許多教師在作公開課時,都喜歡用游戲進行導入。比如:在進行“2、5、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時,作課老師讓學生隨意說數字,老師很快說出這個數字是不是2、5、3的倍數,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逢7擊掌”的小游戲,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與老師拉近距離,緩解緊張的氣氛并集中注意力。
其實,數學課堂上游戲的設計,還可以合理地利用在其他的教學環節,不同程度地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導入環節游戲的設計與利用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老師都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是這樣實踐的:把游戲合理的應用到這個環節,以期更好的達成教學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導入時,一方面是想要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一方面也想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個好的游戲設計,絕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前面所舉的例子,“逢7擊掌”是參加游戲的人員依次數數,帶有7或正好是7的倍數時不能說出來,如:7、14、17、21等,則要擊掌而過,如果說出了這些數字或者沒有說數字但也沒有擊掌的則被淘汰。學生在這個游戲中注意力要集中、反應要快,自然就會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了。
再比如,課前復習中,比較老套的“奪紅旗”游戲:將一些算式分成兩組,找學生進行計算比賽,看哪一組最先完成,最先奪得紅旗。雖然也是復習知識,但因為有游戲的性質在里面,就少了些枯燥,多了點趣味兒性,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高,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二、新課教學環節游戲的設計與利用
許多知識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比如“數對”這部分知識。我們不妨來一節“游戲”課。讓學生用方格紙畫好一個每邊九格的區域,并從左下角的起點向右向上分別標0至9的數字。然后或橫或豎或斜著畫“士”字形(按筆畫分別占5、4、3格)和“¥”形(筆畫分別占3、3、1、1格)的飛機,以士字的豎的起筆處和“¥”形的收筆處為飛機的頭。兩個同學為一組“對戰”,用數對的形式(X,X)來向對方“射擊”,如果說的數對正好是對方飛機所在的點,為“擊中”;說的數對正好是對方飛機的機頭所在的點,則為“擊炸”。兩個飛機皆被擊炸,則對方獲勝。當然,也可以循序漸進,先只畫一個飛機互相對戰。
不用教師過多的講解,只把游戲規則說清,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掌握了數對的表示和數對位置的確定。
除了這種動手活動的游戲方式,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創設情境,將知識以游戲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輕松愉悅的掌握知識和技能,提升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
比如,營救被怪獸抓走的公主。每做對一道習題,就可以打敗一個怪獸;題的難度增加,打敗怪獸的等級也就越高,不斷提高挑戰的難度,也提高學生的興趣。
現在網絡上有許多已經設計成功的資源,并且可以免費下載應用。遠在十余年前,“農遠工程”的資源庫里就有許多,可惜沒有好好的積累和保存。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課件自己設計一些簡單的游戲或比賽,在運用中進行修改完善,積累起來方便以后再重復利用或分享給教育同仁們。
三、練習復習的環節游戲的設計與利用
練習復習環節是為了鞏固新知識,鍛煉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個環節中,重復機械的練習是免不了的,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與排斥,如果練習的形式再比較單一,就更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了。所以,在這一環節里,將游戲引入,可以使學生有新鮮感,更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教學表內乘法時,學習的重點就是乘法口訣的熟練掌握。這個時候,不妨把常見的撲克牌拿到課堂中來,設計這樣一個小游戲:將撲克牌里的A至9挑出打亂并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牌面朝下各出一張,同時翻過來并迅速說出乘法口訣,先說并說對的贏得這兩張牌,最終贏得全部牌的人勝利。這樣,把整個乘法口訣都利用這種形式進行了練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口訣掌握的熟練程度逐漸提升,鞏固練習更加有效。
速算24點,也是一個很有趣也很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游戲。這個游戲可以是2-4人進行,把撲克牌中的A至10挑出,每人出1至2張牌,按照牌的點數進行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按學生年級不同、已有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加入“乘方與開方”的運算),最終得數必須是24。如:A、4、6、8,可以是(6-4+A)×8=24,也可以是(8÷A-4)×6=24。這個游戲對于學生計算能力和抽象思維的培養都有很大的作用,我們不妨一試。
除此之外,現在有許多手機“APP”小軟件,針對學生的課外學習輔導、知識鞏固練習設計,多以游戲的形式,受到學生的喜愛。這也是自媒體時代,我們可以鼓勵家長和學生采用的學習方式。
當然,我們的課堂還有更多更細的教學環節,而且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雖然我們可能在課前備課時想到了應用到哪一個游戲來輔助我們的教學,但很多時候需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的把握,讓游戲設計與應用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