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黨的十八大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發展完善,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向世界提供的核心理念。面對一些西方國家逆全球化浪潮興起與全球治理危機,這一理念在全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波瀾壯闊的中國外交實踐,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要進步的真誠愿望和崇高追求,有著適應時代發展的深刻豐富的理論內涵,這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合作與共贏是核心,責任共擔與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則,包容與可持續發展是目標。面對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改革失去方向的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一項重要公共產品。
當代中國外交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
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存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國內多個重要場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對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路徑作了深入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明確回答了世界向何處去、崛起的中國向何處去、新形勢下中國怎樣辦外交等重大命題,是當代中國外交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蘊含著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必將有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劉建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可以借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來總結,即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把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舉個例子,在我們生活的地球村當中,大家日常交往時,難免會發生利益沖突等問題,那么該如何處理沖突呢?顯然合作所帶來的利益要比沖突更多。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強調的就是合作,這才是它的本質所在。具體而言,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三個共同體構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儒家思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教授張立文:在人類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之時,中國人感世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提中國之方案,承中國之擔當,倡導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課題,回應“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之問,凸顯了中華之智慧稟賦、精神品格、哲學思維、價值觀念、審美情趣、道德精髓、天下情懷,彰顯了文化自覺、文化自強、理論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大同世界、天下為公、天下和平、民胞物與、天下一家、萬國咸寧、天下和合,是中華民族天下觀的智慧卓識。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
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韓慶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議,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睂嵺`證明,只要世界各國高舉合作共贏的大旗,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贏思維,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其他國家的發展訴求,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就能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的需要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習近平所提出的構建“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亞洲的需要、中國的需要,也是人類的需要。中國的時代精神是和平的發展、包容式的發展,這是新的時代精神。強大起來的中國要走的是和平發展和合作共贏之路,而絕不會走殖民主義或新殖民主義的道路,中國不會從昔日的受害者變成加害者,中國的發展帶給世界的將是機遇而不是威脅。
(人民論壇編輯部采訪整理)
責編/溫祖俊 美編/李祥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