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財
摘 要:對于國家電網而言,為了更好地貫徹有關模塊化二次設備設計技術規范,要在實際工作中重視經濟性與科學性原則的遵循,提升安全性,保障技術的先進性,在根本上提升電氣設備集成化水平。強化工作量最大化的同時,減少現場工作量,為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模塊化二次設備對電廠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同時,有效節省社會資源,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獲取提供保障,有效降低成本支持。明確了二次設備設計方案,為智能變電站電氣二次模塊化設計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 二次設備模塊化 設計技術
中圖分類號:TM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b)-0059-02
在國家電網發展中,對變電站工程建設模式進行積極改變和創新,開展了智能變電站模塊化建設。在這一模式中,提倡設計的標準化和模塊化建設,以更好地增強電網建設能力。對于模塊化設計而言,主要是實現對產品不同要素之間的組合,構建具有特殊功能的子系統,發揮其通用模塊的作用,而后再與其他要素進行聯合,形成新的系統類型,功能被擴大,性能被增加。在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中,主要涉及監控、保護、電源以及通信等。借助對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模塊化設計,突出原有屏柜布置的方式,發揮模塊觀念,對二次設備模塊化建設進行不斷創新。模塊化二次設備需要在工廠內完成裝配和調試,而后運至現場,有效提升了設備集成化水平,有利于推動工廠的規模化生產,降低現場工作量,建設品質和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
1 正確認識模塊化二次設備的含義與劃分原則
1.1 模塊化二次設備的含義闡述
模塊化二次設備的簡稱為模塊,其主要構成包含預制柜體、功能單元、輔助設施等,能夠滿足特定功能的需要。其中,需要在工廠內完成的項目包含制作、配線以及調試。而后將其運輸至工程現場,滿足接口要求,就位安裝于基礎之上。在模塊化的二次設備中,包含不同的功能單元,是整個模塊的基本構成。在功能單元中,涉及項目較多,如保護、測控、網絡分析儀、安防設備等。不同的功能單元在類型和數量上都進行相應的排列組合,保證滿足不同電壓等級、差異化規模變電站模塊的需要。
1.2 對模塊劃分原則的明確
對于模塊的劃分,為了保證二次設備在工廠內最大限度地組裝與調試,保證各個模塊能夠進行整體運輸與安裝,進入現場之后,只需要進行不同模塊之間的聯結與調試。借助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應對傳統現場中二次設備接線的巨大工作量,減緩施工周期壓力,提升建設質量。在模塊劃分中,需要融入安全性、獨立性、適應性、靈活性、通用性、先進性以及經濟性的基本原則,保證各個部分之間相互協調。在二次設備功能劃分的時候,需要立足模塊進行布局。要保證不同模塊具備清晰的服務對象,結合設備具體功能,完成子模塊的明確,保證模塊的完整性與獨立性。對于變電站模塊,要結合不同功能進行設置,包含通信模塊、交直流電源模塊等,需要充分考慮電站的建設規模和布置模式,對組合進行合理調整。針對典型的間隔層模塊,需要結合電氣一次接線形式,模塊的設置可以依據母線段抑或是間隔。間隔層模塊比較適合于就地布置,有利于電纜的節約,如果面對惡劣的環境,可以布置就地繼電器室或者二次設備室。
2 系統介紹模塊技術的基本要求
2.1 模塊結構
模塊機構形式需要滿足一定的要求。結構類型為標準化的積木式機構,能夠在標準的支持下,達到批量制造的目的,同時,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整個模塊設計提供更大的支持,便利性較為突出。對于模塊的安裝而言,需要立足特定的位置,進行合理組裝,有利于現場施工的便利性,施工質量得到保障,同時,施工周期被縮短,對于加快施工進度意義重大。一般來講,為了推廣積木式結構模塊,需要重視模塊接口建設,強化標準化程度的提升,目的是保障不同模塊之間能夠進行高效的機械與電氣的連接,也包含網絡連接。對于模塊機械拼接而言,主要涉及模塊的安裝和固定,另外,對于不同模塊之間的接口位置,需要重視密封工作的到位。對于模塊的電器拼接,主要是對模塊之間的裝置電源進行整合。模塊網絡拼接完成的是模塊的現場總線整合。
2.2 對模塊接口的分析
對于模塊走線問題,需要高度重視。通常,模塊對外接口設置在底部,目的是方便電纜進出。針對電纜敷設和排列,需要滿足常規電纜敷設規定和要求。模塊之間的拼接不可避免,因此,不提倡在模塊側面進行外部線纜接口的設置。在模塊建設中,要高度重視預制光電纜功能的發揮。
2.3 對模塊內部安全與走線的分析
對于模塊內部設備的安裝與走線,需要遵守布線方案的相關規定,避免隨意性,保障線路的路徑和鋪設順序的合理性,結合標準,構建布線方案。為了有效保障模塊內布線的整潔性與美觀性,做好電纜彎曲半徑的測量工作,目的是保障線纜剩余長度收納的合理性,保障模塊內的線路呈現較為清晰的狀態,方便線纜運行和維護。針對預制電纜插座,在進行布置的時候,為了保障連接器插座布置的合理性,要全面了解內外部環境特征,掌握之后才能進行布置,可以借助固定鋼板實現,保障其處于面向柜門的位置。鋼板上需要留孔,結合插座大小和數量進行操作。
3 全面介紹功能單元技術要求
3.1 通用要求分析
對于功能單元而言,需要具備合理性、完整性、獨立性與互換性。對于合理性,主要是指模塊內部單元布置需要具有合理性,突出功能單元的特征,保障設計的合理性。對于完整性,主要針對的是單元的全面性,實現功能單元與模塊之間的匹配性。獨立性考慮的是功能單元處理功能的自我控制,目的是有效減少對外界環境的依賴,避免過于依賴外界條件,防止出現功能重復現象。互換性關注的是不同單元之間的轉化與變化。
3.2 安裝與接口要求
對于功能單元的安裝,需要對裝置進行詳細研究,立足模塊本體,實現裝置和標準件的安裝,盡量減少緊固件的應用,目的是便于拆裝。另外,也可以采取在線方式對功能單元進行更換。標準件需要在二次裝置和模塊之間進行機械和電氣方面的連接。
4 模塊布置要求
針對110kV的戶外站,通常采用的是全站預制,設置好預制艙式二次組合設備。對于在110kV以上的戶外站,在二次設備中能夠看到交直流電源模塊和通信模塊。將蓄電池模塊布置于蓄電池室;將間隔層模塊布置在就地裝配式建筑物,也可以選擇在預制艙式二次組合設備中,而對于過程層模塊,需要選擇在智能控制柜。針對戶內站,在二次設備室布置站控層模塊、通信模塊等。蓄電池位于蓄電池室。
5 結語
綜上,結合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模塊化設計,全面進行其技術指導原則的探討,對劃分原則、技術要求以及功能單元技術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二次設備模塊化設計提供充分的依據。在模塊模式的應用下,設備集成水平提升,有效減少現場工作量,對工程建設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另外,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節約,降低成本投入,對智能變電站設計與建設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石敏.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集成化二次設備關鍵技術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6.
[2] 牛強,鐘加勇,陶永健,等.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就地化防護技術[J].電力建設,2014(9):76-81.
[3] 蘇婷,李鈞超.110kV戶外模塊化智能變電站二次系統設計及優化[J].電氣自動化,2017(2):83-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