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妃香
摘要:民族博物館是對非物質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機構,其陳列的文物都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對文物陳列進行設計,需要從本質上做出分析,并在藝術表達形式上構建和諧統一的展現方式,才能促進參觀者的體驗,進而達到視覺沖擊和內心感受的完美體驗。因此本文在分析民族文物陳列本質的基礎上,對民族博物館文物陳列突出藝術內涵的主要方式進行闡述,希望通過科學的陳列設計,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現力。
關鍵詞:民族博物館;文物陳列;藝術本質
一、民族文物陳列的本質
民族博物館中對于民族文物陳列的本質主要是突出民族文化,陳列也是民族博物館的重要職能和基本工作,也是引導參觀者了解歷史文化的主要方式。博物館陳列的是文物,對其陳列方式進行設計,就是綜合性的藝術表現手法,涉及到藝術性、廣告性、真實性、思想性的統一表達,進而參觀者從中獲取時尚藝術的體驗和領悟。文物陳列也是博物館重要的展覽方式,我國《辭海》將其解釋為合理的布置。陳列民族文物與普通商品陳列具有本質上的區別,其陳列的方式并非簡單而隨意的羅列,也并非雜亂無章地堆積擺放,陳列的本質需要突出藝術性,才能給予觀賞者視覺沖擊和情感體驗。因此,從本質上分析,文物陳列不僅要滿足參觀者的求知欲望,更加要陶冶觀賞者的心靈,觸及觀賞體驗的藝術陳列,才是通過文物獲取精神營養的主要途徑[1]。
二、民族博物館陳列的特點與原則
1、民族博物館陳列的特點。民族博物館文物陳列主要通過藝術的表現方式,突出陳列文化主題,進而在視覺效果上達到預期的設計標準。因此民族博物館陳列的特點是基于素材結構、表現視角、陳列題材、以及信息呈現方式突出陳列特色。并且需要從視覺表現手法上做出相應的設計,以便于需求風格的表現,以及信息傳播媒介的多元化類型構建,才能綜合性的表現出民族博物館的陳列特點,反映出視覺表達效果。
陳列設計不僅是表達陳列者的思想與觀點,也需要在主題上進行選擇,也就是陳列方式表達的藝術情感,以及相應的歌頌主題。發揮出教育意義和愛國主義情操的文物陳列,才能突出民族博物館的主體特色,進而達到引起參觀者心理共鳴的本質效果。尤其在弘揚民族文化的主題設計中,需要對輔助材料和文物藏品陳列得當,才能在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勾勒出主題特色的現代美感,并從中獲取自然歷史和人類歷史的文化積淀。只有感受到陳列效果的藝術水平,才能證明陳列方式的科學性和藝術氣息。
2、陳列展覽的基本原則。根據《博物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能夠明確舉辦陳列展覽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首先,在博物館自身性質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突出藏品特色,激發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才能形成較高的陳列水平。其次,合理運用現代的工藝、材料、技術以及表現形式,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效果,并且促使陳列主題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再次,展品應當以主要原件為重點,復原陳列的展示上也要適當恢復歷史原貌,即便是仿制品或者復制品也要予以較高的藝術表現力,并同時予以標注。最后,展廳內的整體設計,需要與展品相互依托,對于風格的選定,都需要在展品特色和本質上進行規劃,才能有益于整體藝術效果和氛圍的構建。此外,為提高公眾理解和認知,博物館應當對文物展品配以文字說明,并由文字表達出文物的特色,例如在清明文物的展示中可以采取本時代的書法字體,既突出了文化氣質,也為展品附加了文化底蘊。尤其對外宣傳的活動或者宣傳上也要設計出相應的表達產品,畫冊或者引導圖都要與相關展品的文化內涵相輔相成,進而通過新穎和藝術手法吸引參觀者的體驗欲望[2]。
三、民族博物館文物陳列突出藝術內涵的主要方式
1、重視陳列主題和藝術效果。民族博物館文物陳列,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展示方式吸引觀眾,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氛圍構建,進而引導參觀者的藝術體驗。因此需要在兩個方面予以設計,并通過主題設計突出文化內涵,通過軟裝飾的細節布置激發藝術效果。一方面,在展示活動中明確本次展出文物的主題,而主題的確立則由展品的歷史背景、文化底蘊、藝術特色等共同表現,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另一方面,針對展品的整體風格,對展館進行再次布置,主要突出展品的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到藝術體驗高度,讓參觀者形成系統的認知和美感的體驗。此外,對展品的展出模式以及結構順序,多數博物館會以年代作為展出順序的設計,但是從藝術表現形式上筆者認為從風格上做出相應排列也不失藝術表現力。任何一臺展覽能夠在參觀者心中留下深刻記憶,都是在關鍵展品的欣賞中得到藝術升華,因此博物館也需要對主要展品進行設計,不僅要突出展品的特色,更要圍繞主題進行強化,進而加深參觀者的心靈感受,達到較高的興奮點,才能更加容易產生眼球效應,突出視覺沖擊力達到的藝術效果。
2、結合現代化的表現方式。民族博物館在科學技術的引導下,也在逐步向多媒體展出方式靠攏。文物的藝術價值,通過精心陳列能夠吸引注意力,而在藝術表達上更加需要現代技術的引導,進而突出本次展出的文化氣息,才能得到較高的藝術表現力。那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也尤為必要,可以采用錄音、視頻、多媒體技術,將文物展品輔以電子、光、聲的動態組合。讓展品在站臺上轉起來,并配合相應的音樂引導,促使觀賞者從視聽兩個層面產生對展品的真實體驗,也就形成了身臨其境的深刻感受。并且博物館也可以采取現代化的錄制手段,利用數碼技術對主要展品錄制視頻,以便觀賞者可以通過視頻了解到文物展品的歷史文化,進而加深印象和體驗度。其中視頻錄制不能僅停留在對展品的拍攝上,更加要將其在歷史上生活中的應用,或者年代背景的刻畫中做出表演或者情境再現,才能在視頻中激發美學表現,并附加更高的藝術價值。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專題的形式制作視頻,不僅是展出藝術性的高度體驗,更加是對文化內涵的重要表現,培育民族精神、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人類文明,都需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中予以積累,才能為后人留下更高的藝術價值和參考資料[3]。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民族博物館文物陳列的特點,在突出館藏展品的藝術底蘊的基礎上,設計整體風格和活動主題,都需要堅持陳列展覽的基本原則。并且需要突出展品的藝術內涵,才能加深視覺沖擊力和藝術美感。因此需要從兩個方面予以優化,一方面重視陳列主題和藝術效果,另一方面應當結合現代化的表現方式,才能最終提高文物展出的藝術底蘊和文化氣息,為參觀者留下彌足珍貴的心靈體驗。
參考文獻
[1] 宋才發. 民族博物館的三大基本職能探討[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77-86.
[2] 趙冬菊. 再談民族民俗文物陳列的幾個特點[J]. 中國博物館,2006,04:28-33.
[3] 宋才發. 普通博物館與民族博物館概念之辨析[J]. 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05:1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