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仲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發展的價值目標與價值取向,更是每個公民需嚴格遵循的價值準則。因此,為了確保全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小學教育十分必要。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更是成長的重要階段。教育工作者需意識到小學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確保學生從小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并積極踐行。
關鍵詞:小學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策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可根據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分為三個部分,小學教師要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導向,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積極貫徹以人為本、以德為本的教育方針。本文將以人教版小學課程為例,探究小學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長遠發展,促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國家棟梁。
一、小學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1、達到教育目的。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逐漸形成多元化的格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我國社會價值的主導,促進我國社會凝聚力的形成。而我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優秀的職業技能,更要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遵循正確的價值準則。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教育能夠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此外,教育是傳承文化的載體,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文化,學生將從小養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習慣,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1]。
2、認同民族文化。教育能夠將社會的理想與信念傳承給學生,使學生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體系。且民族文化的保存、選擇與創造皆是教育需完成的使命。而小學教育是整個義務教育過程的開端,亦是基礎,承擔著更重要的教學責任,學生的價值觀與文化接收選擇意識并不完善。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教育中,能夠有效促使學生認同民族文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能夠正確選擇文化進行接受。
3、滿足社會轉型要求。我國社會正向現代化社會轉型,并逐漸形成多元化的社會體系,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正處于變革、調整階段,這將會導致我國學生對經濟產生不同的認同感,最終形成一種消費主義文化,這將會對我國教育帶來消極的影響,甚至是一種挑戰。而小學生并未形成完善的消費意識,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教育中,為學生展現出正確的經濟制度與消費意識,避免出現信仰缺失、道德喪失等精神上的危機,從而更好促進社會轉型。
二、小學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
1、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氛圍。為了更好的營造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氛圍,需要結合校園內部的每一個部分,發揮出校園媒體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時、玩耍時皆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所認識與理解,潛移默化間促進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教師可利用校園展板與網絡、多媒體等方式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方式與重要性。由于校園是學生活動的重點區域,教師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張貼在展板之上,并利用剩余空地,張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人物、事物等。同時,班級中的展板也需進行利用,為學生提供自主發揮的機會,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知與理解。其次,教師亦可利用多媒體等新興事物,展現社會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人、好事,使學生自覺反省自身的行為,并能自覺規范,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2]。
2、結合小學課程,全面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小學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進行分批次教育,不同批次中涵蓋不同的重點內容,最終形成獨特的小學特色。人教版小學課程有五四年制與六三年制兩種教育類型。但現階段,我國人教版小學課程大多為六三年制,因此,本文將以六三年制小學課程為例,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策略。一二年級學生對經濟、消費等并未有著深刻的了解,但對友善、文明、和諧等皆有著基礎的認識。因此,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將友善、文明、和諧、誠信等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小學課程,對學生進行引導。但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思想特點利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對課程進行講解。因此,小學教育中的語文、英語、思想品德等課程皆需引起教師的注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這三門課程之中。例如,在講解語文一年級下冊第60頁口語交際《我們做朋友》時,教師可先講解自己交朋友的故事,隨后將學生兩兩分為一組,給予學生討論、交談的時間,期間教師可與學生進行深入交談,了解學生交朋友的狀況,最后引導學生將友善、和諧等融入會話。最后,教師還需進行總結,告知學生在交朋友時要將友善、文明、和諧、誠信等作為基礎,對待朋友要友善,為人處事要講誠信。久而久之,學生在潛移默化間會對上述四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理解。
在三年級、四年級時,學生對經濟、消費、國家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教師需將富強、民主、愛國、平等四點作為教學重點。此時,學生學習意識較為獨立,教師需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結合語文、思想品德、英語課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在講解語文三年級上冊《趙州橋》一文時,教師可結合歷史戰爭進行講解,使學生對國家的歷史發展有著基本的了解,教師亦可通過此文引導學生萌發出愛國熱情。再如,在講解語文三年級下冊《檢閱》一文時,要結合文中博萊克的事件,引導學生對平等有著深刻的理解,告知學生不可因為他人與自己的不同,而對他人產生異樣的看法。在五、六年級時,學生的思想更為獨立,此時,則需將自由、公正、法制、敬業四點作為重點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遵紀守法,為人公正,對待學習與工作一絲不茍,最終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3、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根據不同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師亦需舉辦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理解,并落實到行動中。首先,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分組,利用團隊優勢完成各項任務,不僅可使學生感受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亦能使學生在團隊中感受到友善、和諧的重要性。然后,教師則舉辦針對化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例如,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學習雷鋒精神,合作進行社區清掃、社區秩序維護等工作。為學生樹立起從小事做起的行為意識。此外,教師還需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使其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結語
小學是人成長的重要學習階段,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并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此階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將會有效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崔靜.如何在小學教育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學周刊,2016(33):110-111.
[2] 劉太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融入小學教育中[J].科學咨詢,2016(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