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菁
文言文在每年的中考中占了相當重的分量,然而文言文的教學并不令人樂觀,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從內容上仍停留在對字、詞、句子的翻譯上,從教學方式上仍以教師串講,學生記錄為主。由于學生生活經驗有限,對文言詞語積累較少,學生理解不深刻,所以隔一段時間再來復習時,學生遺忘了很多。這些教學方式已嚴重地束縛著學生的思維,遏止了學生的創造力,因此,認真研究文言文教學,探討符合文言文教學特點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就迫在眉睫了。從教多年,我摸索出自己教文言文的一些方法,通過分析文言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利用“有效教學”的理論來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讀”是前提,在讀中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誦讀先入與口,再入與耳,然后聊與心。葉圣陶先生特別提到“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到深切的了解。”拿到課文先要誦讀,教師適當的范讀領讀,學生可以默讀、輕吟、朗讀、齊讀、獨詠,可讀全篇,亦可讀某幾段,某一段,某一句。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語調,進而讀出作者思想感情。所謂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應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精讀課文。要求學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從而感悟理解作品體悟作者的情感。如在《誡子書》的精讀中,就可結合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來體會文章的主旨。在讀中品、品中讀,領悟作品主旨。
文言文的誦讀中,還要讀出文言文的情味,在讀中發現問題。寧紅斌老師說:“語文課堂上,文章要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要由學生自己解決:知識要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取:規律要由自己去概括。教師只要在指導上下工夫,在打開學生各個學習環節的思路上做文章。”在誦讀中,通過比較、自評以及其他同學的評論來引發他們的情感。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這些問題,或者是理解的問題,或者是理解的困難,或者是提出了新的有價值的疑問,或者是對現成結論的質疑。通過朗讀,在比較中引發了他們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感情。學生在朗讀中質疑,在朗讀中就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所謂教無定法,閱讀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但只有重視讀的重要性并真正落實于課堂教學之中,才能培養學生的鬩讀興趣和提高學生讀等綜合能力。
二、介紹作者思想及背景,適當點撥。
古代文化名人他們都有既定的生存環境,他們一定是很有個性的人,他們的思想精髓就在他們的文章里,而且他們的高貴品質正是我們當今學生所缺失的和我們教育者想要的。所以老師一定要告訴學生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人品和志趣。比如教蘇軾的文章,他的仕途不順,經歷坎坷,老師就很有必要給學生介紹這些。可他把高尚的人品高雅的追求傾瀉于文章里,大氣磅礴的文章看的出他蓄達胸襟和熱愛生活的情操,這都需要老師激情點撥,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從而學到做人的道理,這也是學生愛上文言文的有一個重要之處。
三、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文意。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教師切忌一言堂,壟斷式教學,把一些東西強加給學生,這樣讓失去興趣。教師可以放開,讓學生大膽探究,自主去悟,同時小組探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們或共同解決一個疑難問題,或高聲爭執,這都是學習中的好現象。這樣下來,一篇文言文可能就剩下幾個難點,教師此時適當點撥,學生一定會深刻掌握。此時,看到學生會心微笑,老師也會感到幸福。
四、教會學生歸納總結,達到不教的目的。
眾所周知,語言發展很快,文言文距今越遠,越難理解。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筆記上一定要積累有學習這一課所出現的古今異義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字詞以及特殊句式等,還要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以便記憶,或許學生在用心整理的過程中這些知識已經爛熟于心。積少成多,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讀課外文言文,我們教者也就達到不教的目的。
五、適當的課外延伸,思考探究,拓展學生視野。
每學期一本書,如果僅僅教好它,肯定不是一個好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教文言文課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每篇課文教完,老師要給學生一篇或兩篇難易程度相當于課文所學的文章,讓學生自主閱讀,老師檢査落實并糾正錯誤,常時間堅持,學生也會慢慢變得了不起。
再者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理解文言文。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弄清句義和文本,解讀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學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如《小石潭記》文言文教學。可以將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串聯起來。第一個階段讓學生自讀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對詞義、句義的理解,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解決,只解答學生經過努力仍無法解決的問題。第二階段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來探究思考,這些問題主要著眼于句義、文義理解的問題。
六、編演課本劇。
在我的教學中,除了運用語言組織教學,還運用了一個表演的手段“行為藝術”,通過行為表演達到一種與語文文本的交流,使語文課煥然一新。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對于故事性強的文言文教師不妨指導學生編成課本劇,初中的文言文基本是一些簡單有趣的內容,當學生把基本的知識掌握后,教師適時的點撥,學生自己當編導,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發揮想象,把課本劇表演出來。這種強烈的視覺效果,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其他類型文,文言文學習難度較大。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優化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并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