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信具有傳播快而廣;交互性強(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具可選擇性,自由靈活;學生自覺參與的程度高;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突破時空局限,提高時效性的優勢。微信的優勢正好填補了傳統德育的不足。但微信在中職德育工作中的應用應該遵循平等原則、交互性原則、生本原則、時效性原則、“微”原則、疏導原則。并且加強中職學校網絡德育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信息監管,充實德育內容。
關鍵詞:平等原則 交互性原則 生本原則 時效性原則
“微”原則
一、中職德育的現狀
目前中職德育存在內容單調、形式單一;說教多,學生接受度不高、關注力不強;師生互動受到局限,尤其家校互動少而難;資源渠道有限,教師水平提升慢;學生自我教育不足;受時空限制,解決問題的時效性不高等瓶頸的束縛,導致德育效果不佳。
而微信的出現為中職德育提供了新的選擇。微信具有傳播快而廣;交互性強(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具可選擇性,自由靈活;學生自覺參與的程度高;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突破時空局限,提高時效性的優勢。微信的優勢正好填補了傳統德育的不足,因此如何在中職德育中運用好微信平臺,提升德育實效成為中職德育工作必修課。
二、微信在中職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原則
(一)、交互性原則
微信公眾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在微信平臺建立后,教師對學生不能放任不管,而應主動關注與反饋。要充分發揮微信的優勢,多關注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時刻關注他,對于學生的問題要及時回復,對學生的困難給予及時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疏導,如果不能及時地回復,在之后也要抽出時間認真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在朋友圈中或班級微信平臺中發布的消息必須是積極的,避免不積極的思想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二)、時效性原則
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微信平臺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能夠體現其思想感情,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分析,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德育的對象,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
(三)、“微”原則
提高中職德育時效性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擺脫當前“灌輸式”、“說教式”德育范式,選擇既要符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內在要求,又要與當前“微時代”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相結合,找準德育的切入點,不斷豐富活動形式,增強德育實踐的針對性。通過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微講座是我校學生學習并深化的主要手段。與傳統講座相比,“微講座”針對“微”觀點、熱點、事件等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上傳學校微信平臺,使講座具有切入點小、時間短、講解直白的優勢,同時讓普通學生走上微信“講臺”,讓講座變得更加親近。
(四)、平等原則
微信平臺建立了一個虛擬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體,每個主體之間沒有等級之分,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對于學生而言,平常都是接受他人的教育,微信這一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感情的平臺,無疑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虛榮感。微信是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教師要改變教師主導的姿態,而要真切地以平等、互動的身份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將學生作為獨立發展的個體來看待,以平等的姿態來交流,消除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感,進而增進教師與學生的真實情感。
(五)、生本原則
生本原則既是教育教學的原則,也是微信公眾平臺在中職教育教學中應用的要求,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載體、手段、方式,其本質是為人服務的,在運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育教學時,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困惑等為關注的重點進行解答。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教師可以通過文字、聲音、圖片、視頻、漫畫等形式將德育內容具體化、生活化,與學生在微信交流互動中、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六)、疏導原則
微信在中職學生中得到青睞,成為學生抒發感情的重要方式與平臺,他們通過朋友圈,將自己的思想變成文字或圖片表達出來。中職生處于青春叛逆期,由于代溝的存在,教師很難打開學生的心扉,面對面的交流難有收獲。從而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的虛擬交流的特點,從網友、朋友的角度和學生交流,使學生與自己的心理距離縮短,學生的心理防范意識逐步降低,認為自己的隱私處于被保護狀態,愿意在虛擬的環境中傾訴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心中的苦悶。班主任與學生成為微信好友后,可以通過關注學生的朋友圈了解其心理活動,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心理、思想、學校、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適當給予疏導,使學生的煩惱可以得到解決,心理壓力減輕,消除消極心理和情緒。
三、微信在中職德育工作中的應用注意事項
(一)、加強中職學校網絡德育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學生更習慣通過微信等新媒體進行社交活動。而部分中職院校德育工作者存在缺乏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不熟悉微信等新媒體的問題,網絡信息化水平和年齡結構也依舊存在問題,無法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特點,無法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
加強學校官方微信管理。
(二)、加強信息監管,充實德育內容
中職學校應在建立微信德育平臺的同時,應加強專業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管理水平并能快速辨別各類信息的水平,時刻樹立問題意識,對于微信上和主流思想道德相沖突的信息要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倡導中職學生加強網絡自律,文明使用微信。
調查發現,部分學校官網只管建設,不問管理,長時間不更新內容、不發布信息,微信內容單一、語言生硬、信息量少之又少、運行滯后。另一方面微信平臺各模塊的主管部門純粹把微信平臺當作了信息發布平臺,也就是所謂的微信信息電子化。很少發布有關德育內容,微信平臺的德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果,中職學校基于微信的網絡輔助教學方式探析[J]教學改革
[2] 秦瑾若,微信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3] 瞿道航,中職學校德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
[4] 王娜,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思考[J]
作者簡介:劉華駒(1978—),男,籍貫:湖南衡東,中一職稱,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德育,單位:湖南省衡東縣職業中專學校(湖南省衡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