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浩
摘 要:首先通過比特幣的產生和發展簡要介紹了比特幣,然后分析得到比特幣能否成為一種資產。首先比特幣必須滿足資產所具備的三點特征:可以使用交易;具有交易價值量,能夠帶來經濟收益。其中影響比特幣交易和經濟收益的流動性成為限制比特幣的最關鍵的因素。流動性主要是受政府是否允許比特幣流通的風險因素和影響投資者是都參與比特幣交易的風險和收益因素等影響,上述的幾點因素都是決定比特幣是都成為資產的關鍵因素。最后結合國內國際對于比特幣的梯度和政策,得出比特幣能夠在國內國際上成為一種資產。
關鍵詞:比特幣 資產 風險
一、引言
2008年,中本聰設計了一種世人都可以創造和管理的新型虛擬的貨幣——比特幣,這種貨幣通過開源的算法,產生了一系列的密碼編碼從而產生得到。比特幣的發行和交易也是通過全部的交易增加了安全性。之前的研究表明比特幣具有貨幣的部分屬性,但不能成為貨幣。當比特幣的上眼——2100萬個比特幣全部挖完,不容易產生通脹或通縮,他有高度的匿名性,不需要第三方的便捷性及交易成本低的特點。(賈立平,2013)雖然比特幣本質上想建立一個安全和去中心化的支付體系,但是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比特幣又存在了信任危機,非法交易等諸多問題,對金融行業和未來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溫小鄭)面對是否讓比特幣繼續交易,目前學術界的看法不一,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二、研究意義
比特幣最初被看做一種虛擬貨幣,因為他有世人都可以的創造和管理特點,創造者想用它來代替美元,減少通脹給金融業帶來的危害。根據李翀教授的研究顯示比特幣既不能成為一種商品貨幣,也不能成為一種信用貨幣,這就使得比特幣失去了在國內和國際社會中成為國幣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比特幣的危害并不是很大,并且大多數人愿意接受比特幣,那么比特幣將持續作為資產存在。本文的意義主要就是想討論比特幣是否能作為資產而存在。在社會熱點的關注下,理性分析能否將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持有,以及在監管條件下,比特幣是否在國際上作為一種資產也是為當前許多想進行比特幣交易中的人的一分建議。
三、國際對比特幣的態度和政策
要研究比特幣能否成為國際資產,首先看幾個典型的國家對待比特幣的態度。第一類是允許比特幣流通的國際,美國猶他州將比特幣視為一種資產并且對比特幣征稅。紐約州實行比特幣拍照的制度,使得比特幣交易平臺可以納入金融監管的框架中進而對比特幣進行管理。此外,法德英等很多國家都明確把比特幣視為資產的一種形式,允許比特幣流通。第二類是反對比特幣流通的國家,例如泰國和巴西,在國內禁止任何比特幣的交易。第三類是采取觀望的態度,如印度,挪威等國家,他們雖然提出不會對比特幣進行管制,但一直密切關注比特幣的發展情況,預備根據情況而適當調整對比特幣的態度和政策。針對以上三種迥乎不同的態度,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么這些國家會對比特幣有不同的態度。作為反對派的泰國認為泰國本身缺乏對于比特幣的監管的相關法律,監督的機制也不完善,因此全面否定了比特幣。對于這種做法,本文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過于武斷和敏感了,一方面,比特幣的系統是分布式的,靠各個散點鏈接,這個系統遍布全球各地,在這種情況下,泰國想將自己排除在這個分布于全球的系統之外在技術和管理上同樣很難做到。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做法將比特幣這種有可能成為新型的金融工具的產品扼殺在襁褓之中,全盤否定比特幣交易的同時失去了比特幣可能帶來的優點。然后分析美國等為什么要支持比特幣交易。在監管上,美國是首位建立了比特幣的監管機制的國家,根據美國的相關規定,要求比特幣交易平臺用實名制進行注冊交易,確保可以追蹤比特幣的去向,此舉可以讓洗黑錢等行為有跡可循。在法律方面,美國在一次有關比特幣的庭審的判決書上重新再次定義了比特幣,認為比特幣是“一種貨幣或者是一種形式的資金”,如今廣泛認為比特幣難以作為貨幣,因為比特幣不符合貨幣的某些特征,但是比特幣的交易手段和儲藏價值的確是的比特幣類似于某種形式的資金,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疏導”的做法比泰國“堵截”的做法顯得更加高明。
四、比特幣在國際上的風險
在國際上,本文認為,比特幣主要存在以下風險:(1)比特幣的交易給外匯的監管部門帶來了挑戰,比特幣的交易受匯率的影響較小,意味著國家制定的許多匯率從政策可能會失效;(2)比特幣交易的網站更多,交易所涉及的貨幣種類更多,交易的金額,流量,所涉及的交易者的數量也更多,比特幣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也更多;(3)比特幣的及投機性很強,由此產生的比特幣價格的變化情況更加嚴重的影響了金融業的發展,比特幣自身的大漲大跌也的確造成了很多泡沫;(4)比特幣在世界范圍內流通的時候,可能會被有心人當做新的洗錢工具,經過多次轉手,讓資金的走向變得更加復雜,進而演變成為暴力犯罪的新途徑;(5)比特幣跨國轉賬時,通常存在管轄部門和區域不能明確確定而出現的管理和監督問題;(6)2017年5月,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人民幣10000元的大關,比特幣的價格很有可能被高估,如果任其發展,產生的比特幣泡沫會越來越大。總而言之,國際上能提供的比特幣的交易的范圍更廣,涉及的幣種更多,面臨的監管問題也更多。因此比特幣在國際上作為資產的存在也面臨更大的風險。
五、比特幣能成為國際資產的原因
對于比特幣是否能成為一種國際的資產,我們同樣也需要看比特幣在國際上是否能在多數國家流通,而流通的關鍵同樣在與各國的態度和投資者是否愿意參與到比特幣交易中去。從美國的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可能,美國在實行比特幣監管之后,比特幣能夠像股票,期權,期貨等資產一樣,很好的進行交易和流通。這就說明比特幣是能夠被監管能夠存在于金融體制之下的,比特幣的流通業進一步說明國際上的比特幣能作為一種資產來看待。更為積極地看法在與,美國能給那些采取觀望態度的國家一個比較好的借鑒,便于這些國家結合本國實際國情進行比特幣的管理。更為值得流域的是美國保留比特幣的交易是的比特幣的優點——扛匯率變化,抗通脹通縮的特性得以保留。在日新月異變化的金融市場上,新的資產的組合方式層出不窮,能讓這種新型的資產得以保留下來。也為之后的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為能為更加優異的資產組合模式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模式。綜上,既然比特幣本身有很多優點,同時美國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監管模式,說明比特幣流通能被正確的實施,且有條不紊的為金融市場添磚加瓦。那么允許比特幣的交易在世界范圍內流通也就合情合理了,因此比特幣在國際市場滿足資產的特點。
結論:
根據諸多的學者對于資產的討論,歸結起來,必須滿足三點才能被成為資產:價值性,稀缺性和可交易性。在之前的分析中,比特幣是通過“挖掘”方式得到,過程復雜,消耗了人力物力,被人們使用而具有了自身的價值,其次比特幣的總量達到一定數量之后,不會無休止的增長下去,表現出了比特幣的稀缺性,通過各國表現出的對于比特幣政策和態度可以看出比特幣還將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并且大多數國家或者地區都允許比特幣在其境內進行交易,這就為比特幣提供了在國內或者國外可交易性的特點。因此比特幣符合資產的特點。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新型的虛擬財產,也是一種資產。并且認為比特幣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將作為一種資產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參考文獻:
[1] 華樂特·P·施庫扼斯, 錢健, 葛家澍. 什么是資產?[J]. 國際商務財會, 1994(6):38-42.
[2] 賈麗平. 比特幣的理論、實踐與影響[J]. 國際金融研究, 2013(12):14-25.
[3] 李翀. 比特幣會成為貨幣嗎?[J]. 當代經濟研究, 2015(4):60-65.
[4] 婁耀雄, 武君. 比特幣法律問題分析[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5(4):25-31.
[5] 王凱風. 比特幣的原理、作用與監管策略淺探[J]. 金融與經濟, 2013(11):64-67.
[6] 嚴婷婷. 比特幣的風險與監管[D]. 西南政法大學, 2014.
[7] 張若竹. 比特幣法律問題研究[D]. 沈陽師范大學, 2014.
[8] 徐歆禕. 比特幣的法律問題及其監管[D]. 華東政法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