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外來物種威脅臺灣的生態平衡,為此,民進黨“立委”洪宗熠日前建議,臺當局處理非保護類的外來物種,可以開發成食材。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23日進行“農委會”明年施政重點報告時,洪宗熠質詢時關心外來物種大舉入侵臺灣,他舉例,彰化縣有大量的綠鬣蜥,就有居民跟他說,外勞很喜歡吃,抓到就烤來吃;有民眾抓了綠鬣蜥,煮湯吃后,說口感很像雞肉;因此,若這些物種過多,當局是否能開發成料理?“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在臺灣可能要看民情,推廣也要有人愿意吃才行。
《聯合報》25日評論稱,上世紀70年代從阿根廷來的福壽螺,帶給臺灣20余年的農業災難,務必認真防治,但吃解決不了問題。外來物種一般不好吃,若有食用價值,不必“農委會”開發,早下了食客的肚子。防治外來物種危害的關鍵是防線拉到境外。▲
(尚建松)
環球時報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