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國際社會對千禧一代(1980~2000年出生)年輕人常有刻板印象和微詞,最新民調顯示,英國社會當下的代溝也不小。
調查顯示,隨著平均生活水準的相對下降,多數25~34歲年齡段的英國人不但已經難以享受到他們父輩當年那種相對自由富足的生活,而且似乎已成為被嚴重誤解的一代。

? ? ? ? 日前舉辦民調與千禧一代年輕人對話辯論會,結果出人意料
很多英國年輕人表示,高房價、低收入等殘酷現實,使得定期度假和周末購物等父輩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已經變成奢侈品;他們微薄的收入如今只能維持溫飽。
負責調查的勞拉·加迪納說:“21世紀年輕人(生活水準)在退化,消費力急速下降。”
不過民調發現,為生存,16~22歲之間的英國年輕人雖然會在錢上捉襟見肘,但是卻更顧家、更注重教育。
英國年輕人認為,由于收入低、生活拮據,他們常常被長輩錯誤刻板定性為貪玩和有網癮。不過事實是,大量25~37歲的英國千禧一代說:“比起追星、迷戀社交網絡來說,我們更重視家庭和教育。”
一個名叫艾格魯的女生坦白說:“在英國,我們需要自己負擔的學費金額令人震驚。”
這位在大學研修“時裝設計”專業的女生說:“剛開始都完美極了,但高昂的學費最終變成了我經受不住的巨大精神壓力,讓我無法完成學業。”據說她所欠學費幾乎等同一部全新陸虎越野車價錢。
然而這群被社會普遍認為貪圖享受人生,花錢如流水的年輕人,其實卻往往比長輩想象中的更加樂觀和積極進取。
22歲的米歇爾說:“我十分樂觀。這個周末我就要畢業參加工作了。但現在競爭太激烈,這與幸運無關,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調查還發現年輕人善用社交媒體來幫助自己找工作。
臉譜、推特、Instagram都給這群千禧代年輕人提供了讓外界了解他們的新平臺。
受訪的一位叫做里亞迪的年輕人說:“社交媒體給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積極的,并直接影響到我的職業生涯。”
他說:“我就沒有個人簡歷,我在Instagram上的賬戶就是我的簡歷。”
22歲的埃德林說:“用非傳統的社交網絡方式找工作,是我們的創新思維。我們不懶,我們是創新的一代!”?笏(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