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鎖
編者按
唐山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唐山一中”)始建于1902年,前身系直隸省永平府中學堂和華英書院,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中等學校之一,是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的母校。作為河北省首批重點中學和示范性高中,唐山一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堅持“森林式”教育理念,立德樹人,孜孜以求,精心呵護學生的成才之路。百年風雨,百年追求。2017年正值唐山一中成立115周年,經歷百年的傳承與積淀,唐山一中的發展也邁入了新階段。
本期發展方略欄目,我們聚焦唐山一中的“森林式”教育,看其如何跳出“短期效應”,走出教育急功近利的怪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切實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應該帶給學生什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教育管理者,筆者認為,教育不應該將學生禁錮在狹小、逼仄、封閉的鳥籠中,而應該為他們提供一片廣闊、開放、自由的森林。唐山一中倡導“森林式”教育理念,回歸教育本源,主張以森林般博大的胸懷,涵養性情、愛好、風格各異的學生,關注其情感發展、個性形成和人格成長,使他們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收獲,努力實現終身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一、“森林式”教育的內涵
當代人們把森林看作是一種“生物地理群落”或“生態系統”,這更好地揭示了森林的本質。唐山一中所提倡的“森林式”教育理念中,森林的定位也是基于這種理解,主張打造出適合教育規律的生態系統,并形成良性循環。
“森林式”教育不同于追求整齊劃一的“草坪式”傳統教育。“草坪式”教育追求統一的標準,就像修草坪一樣,要求每根草都中規中矩,不得超越規定的范圍和高度。草坪式教學易于實施,但效率較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森林式”教育也不同于“鳥籠式”教育,“鳥籠式”教育把學生禁錮在狹小、逼仄、封閉的“金籠”,讓學生像籠中鳥一樣生出光鮮的毛羽,練出動聽的歌喉。“森林式”教育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學校不是公園,也不是鳥籠,而應該是廣闊、開放、自由的森林,為每一只鳥兒的啁啾、休憩與飛翔提供各色所需,保護、養育、放飛他們,為每一株幼苗提供營養和良好的生存環境,使他們按照生長規律成長為一棵棵各具形態的
大樹。
“森林式”教育需要教育者走出急功近利的怪圈,把眼光放長遠,把學校的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培養方向投向更遠的地方。評判我們的教育成功與否,要看我們的學生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率。“森林式”教育強調以森林般博大包容的胸懷,涵養性情、愛好、目標各異的學生,提供給每一個教育對象以自由、平等、個性、開放的空間,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收獲、有所
成長。
“森林式”教育為學生的求知與進步提供最廣泛的自主性,為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開拓渠道,不唯高考馬首是瞻,而重在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素質與品德,帶給學生開闊的視野、靈活的思維、自由馳騁的思想和無限的創造力。教育的目的是真正做到根據學生的特點,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并惠及學生的
一生。
二、“森林式”教育的實施
理念付諸行動才能產生實效。2009年,唐山一中全面實施“森林式”教育,并在實踐中探索出多層次、多途徑、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學生鋪設個性化的成才之路,打造“應試教育不怕考,素質教育不怕比”的“兩不怕”人才培養模式,為“森林式”教育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多重保障。
1.著力推動課程改革
在傳統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唐山一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體系,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形成了符合時代需要的、具有一中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
第一,全力開發校本課程,傾心打造課改名校。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學校課程自主權、實現學校特色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以開設近20年的活動課為依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課程體系。目前,我校共開設學科拓展類、文化社會類、科技創新類、語言文學類、藝術素養類、體育健康類等六大類五十多門選
修課。
學校為打造金牌選修課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聘請各界知名專家學者來校授課講學,為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外聘專家開設的選修課如京劇欣賞、美聲入門、播音與主持燈十余門。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科學踐行了“森林式”教育理念,從而使學生的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邀請名家開設課程,全力激發學子遠志。2010年,我校啟動了“名家進校園”系列課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從重點高校和社會各個領域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就前沿科學研究、國際政治形勢、人生發展規劃等為全體高一師生做講座,已達一百多場。北京大學超導專家郭建棟教授、清華大學的夏群生教授、知名職業生涯規劃專家Ken Johnson博士、著名外交家原唐山市副市長黃惠康博士等都曾為師生精彩講授。
名家名師的人文素養和學者風范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心智上的啟迪、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樹立高遠不凡的志趣追求。“名家進校園”系列課程是學生補充課堂知識,提升全面素養的第二課堂,更是實現“森林式”教育的有利陣地。
2.傾心打造教育名師
唐山一中在傳承中求發展、在創新中謀出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目標驅動理論”為依托,通過“七個一工程”助力青年教師成長,通過“名師助推工程”推動中年教師成腕成咖,逐漸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教師專業化培養模式。
第一,全面抓好師德建設,提高全體教師素養。按照學校總體工作計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強化師德、師風為重點,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唐山一中教師十禁》《唐山一中班主任工作條例》等,把各種制度落實到教師的師德評價上,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中,嚴禁有違師德現象的發生,使每位教師都能成為品質高尚,愛崗敬業,尊敬學生、教育藝術精湛和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營造人人關心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德育環境。endprint
第二,立足名校優良傳統,構建教師培養模式。傳承——富有一中特色的帶教制。為進一步充分發揮中老年骨干教師的示范和楷模作用,加速青年教師在政治上和業務上的健康成長,學校傳承培養青年教師的帶教制。通過名師引領,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歷練——“七個一”系列工程驅動教師迅速成長。經過幾年的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師培養的“七個一工程”,即撰寫一份教案,開展一次演講,設計一幅板書,做一次說課,命一份試題,制一節課件和完成一節研討課;提升——為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唐山一中作為課改名校注重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提供機會,搭建平臺。青年教師“春華杯” 教學大獎賽、教師賽課、基本功大賽,各類教學展示;國內外培訓、學習等引領眾多青年教師步入優秀教師的行列。
第三,借力名師高位引領,助推中年教師專業發展。“名師助推工程”是唐山一中極具特色和時代性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該模式旨在優化教育資源,引領中青年教師邁向名師之路。名師工程有“名師工作室”“名師送教”“名師曬課”“名師講座”“名師答疑”“教學能手大
賽”等。
名師答疑活動主要針對高三學子,一般在二輪復習結束和自由復習階段安排一次,各科名師在校園設點定時為學生解疑答惑,此項活動已開展兩年,深受學生歡迎。名師講座于每周日下午進行。到目前為止,已舉行近二十場,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名師曬課不定期進行。截至目前,已有29名名師陸續曬課。這些名師深厚的專業學識、出色的教學技藝、不凡的人格魅力對我校中青年教師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教學能手大賽由所有的30至40周歲教師參加,每兩年一屆,學科內比賽選出學科能手,然后再經過決賽評出校級教學能手。
第四,優化考核機制,激發師德潛能。學校通過教師專業素質測試進行業務考核,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進行考核。其中,定量考核的依據是成績跟蹤數據庫,實行“五段考核法”;定性考核包括學生評教評學和教學檢查統計兩部分,學生評教評學又細分為“滿意度評價”和“五星評價”兩個層次。為了有效激勵教師,除了例行的年度考核、評優評先外,還設立了校長特別獎,實行“鉆石級教師制度”和“低職高聘制度”。同時,學校制定和落實“課堂教學管理的相關辦法”“作業布置與批改的相關規定”“唐山一中工作量標準”。在這樣的理念和舉措之下,唐山一中創建了一支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勇于創新、勤于實踐的教職員工
隊伍。
3.積極創建文明校園
第一,打造校園文化,浸潤、感染學生。“一流的學校靠環境熏陶學生,二流的學校靠制度約束學生,三流的學校靠訓誡震唬學生。” 因此,我們始終注重校園環境的美育作用,著力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追求“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讓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一亭一塘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留下印記并產生影響。如今的唐山一中新校校園生態美與文化美相得益彰。“院士林”于無聲處傳達著畢業于一中的院士校友們的殷殷期盼;“祥云山”摒去喧囂,山上百種果樹,金秋碩果飄香,師生攜游,桃李芬芳;校史館、大釗館、錢學森紀念館彰顯百年名校的厚重歷史,涵養一中學子的人文品格和科學
精神……
第二,開展特色活動,引領、鍛造學生。櫥窗、廣播、校園網每天傳遞正能量;“道德講堂”發掘出身邊的美麗,讓“行善人人可為”的思想深入人心;《唐山一中學報》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學校黨委組織“中國夢”征文結集而成《書香彌漫中國夢》出版。為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品質,學校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的特色活動:高一的冀東烈士陵園清明掃墓、“特色班集體”爭創;高二的遠足訓練營、“大釗班、雷鋒班”爭創、“陽光體育冬季長跑”;高三的“18歲成人宣誓大會暨優秀校友報告會”和“畢業典禮”……學校堅持精雕細刻每個環節,把活動做出特色,做成精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
培養。
多年來,唐山一中在沒有擴大規模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一本上線率全省領先。我們用事實證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高考升學并不矛盾,實干與創新才是教育森林的陽光與空氣。同時,學科競賽屢創佳績,培養出了鬲融、肖伊康等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以及任一恒、張宇博、郝家悅等若干全國金牌選手。此外,國際交流中心自2008年創辦以來,已順利送走三批優秀畢業生赴加拿大多倫多、哥倫比亞、滑鐵盧等世界知名院校繼續深造,牛津、劍橋、康奈爾等世界頂尖高校頻現唐山一中學子身影。科技創新大賽亦是繁花滿枝,已創下河北省科技創新大賽“九連冠”佳績。
唐山一中的教育理念和成果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乃至世界名校的認可,繼獲得英國劍橋考試委員會授予“A-Level考試中心”及“劍橋大學中國遴選生源基地”后,唐山一中又被愛爾蘭都柏林工業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中國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此外,在“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院士的引薦下,學校得到錢學森先生長子錢永剛教授首肯,組建了“錢學森班”,為具有參加學科競賽愿望和素質,像錢學森先生一樣具有家國情懷,立志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莘莘學子打造了發展
平臺。
在一中人共同努力下,唐山一中教育教學取得了豐碩成果。面向未來,唐山一中將秉承“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展,鑄就鐵肩學子,培育創新英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為學生自由成長提供一片廣闊蔥郁的森林,讓他們暢意鳴囀,自由飛翔!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