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琪鳴
摘 要: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車工實習更要適應這一要求,在工程實踐中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教師要注重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管理制度,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
關鍵詞:素質教育;車工;實習;創新;管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2;G71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5-0055-01
車工實習是中職學校開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已實現由“學習工藝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培養優良的思想作風”向“學習工藝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轉化。車工實習在中職教育中起著其他課程難以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現人才創新的前提條件
首先,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已不適應人才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要培養中職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本質是能力教育。傳統的教育重視接受和繼承,輕視創造和革新,忽視了中職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培養出的人才多是“積累型”和“繼承型”,少了“創新型”和“思想型”。其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在未來的工程教育中,其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營銷及管理等各個環節,將會出現虛擬化、集約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發展態勢。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技新發現和新發明比過去兩千年的總和還要多,且新發現、新發明轉入應用的周期越來越短。這對21世紀工程教育提出了挑戰,離開了創新,社會的進步是不可能的。再次,知識經濟的特點就是持續創新。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離開了科技進步與創新,就很難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傳統的教育理念壓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把教學過程單純理解為對現有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在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上也是重繼承、輕創新,重灌輸、輕發現。因此,車工教學實踐中要適應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要求,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基礎。
二、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是落實創新教育的根本保障
首先,改革現行的車工實習評分標準,向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方向轉化。在以往車工實習中,學生的實習成績為:應知成績占30%,應會成績占70%。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應在原有應知和應會成績兩項外,增設鼓勵中職生發散性思維考核的創新成績。創新成績在百分制的基礎上適當加分,分數限定在0分~10分之間,這種成績的評定既符合當前教育管理的現實,又能給中職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其次,教學指導人員要增加創新考核的新內容,這是落實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關鍵是教學指導人員認真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充分發揮教學指導人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這種教育思想通過活潑、生動的教學活動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把中職生的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學校要給予指導教師以相應的經濟補償,激發他們的工作潛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做出貢獻。
三、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適應素質教育對人才提出的客觀要求
隨著制造業的發展,車工系列課程的體系、內容和教學方法必須實施較大力度的改革,這樣才能滿足培養綜合型、復合型和創造型人才的需要。綜合性、實踐性、先進性的內容應該有所增加,比如,引入先進的數控設備,更新原有的部分常規設備,讓學生充分利用數控機床進行編程練習,實現創新設計與先進的制造技術設備相結合,從而增加創新實踐機會;增加特種加工技術的教學內容,這方面需要加大資金、人力資源的投入,從軟、硬件上予以保障;利用校園CAD中心和CIMS系統等教學資源,使中職生有機會接受先進的、綜合的制造技術訓練;教師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介紹也可以通過電教方式進行,使學生一目了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繼而激發創新熱情。
四、加強對教學指導人員的科學化管理
首先,聘用、選拔優秀的教學指導人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要在實踐中得到貫徹和執行,教學指導人員就要認真領會教育思想、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寓素質教育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學一線指導人員是貫徹教育目標、實現人才素質教育的關鍵,學校要選拔那些基礎知識扎實、責任心強、勇于創新的人員加入到實習指導人員隊伍中來。其次,指導人員水平的提高是培養“重基礎、重長遠利益”的創新精神的基礎。要制訂培訓計劃,聘請專家學者對指導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到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夯實自身的基礎理論。同時,密切車工實習指導人員間的教學交流,要通過參觀兄弟院校的實習工廠或科研機構,學習他人先進教學方法,做到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五、結束語
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種種機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就必須把中職生放在一個充滿創新的環境中去,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滿足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姚麗華.車工實習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探討[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4).
[2]謝桂秀.車工實習教學階段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方法闡釋[J].科技與創新,201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