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10月20日上午10:00,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二場記者招待會,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新聞輿論、網絡信息、哲學社會科學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親自謀劃、親自指導、全面布局,力度之大、措施之實、成效之顯,前所未有,推動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重大進展,開創了新的局面。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廣泛弘揚,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加速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步伐,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歷史性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讓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理解、認同中國
在文化改革發展方面,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介紹說,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注重把“兩效統一”作為制度設計的關鍵環節和評價考核的重要標準,文化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文化發展理念思路有重大創新,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有重大突破,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有重大成就,文化政策法規建設有重大成果,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加豐富,文化獲得感極大提升。他表示,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改革發展,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國全球形象提升的問題時,孫志軍說,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創造了發展的中國奇跡;中國切實履行大國擔當,提出“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倡議,在加強全球治理等方面提出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中國積極推進中外人文交流、擴大媒體合作、發展文化服務貿易,展示了良好的中國形象。中國制度的優勢活力、中國方案的積極意義、中國理念的文化魅力,讓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理解、認同中國。
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創建的主題主線
十八大以來,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凝魂聚力,鞏固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成為這五年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創建的主題主線。

最近五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突出方面,就是更好地發揮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在治國理政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這也是強化道德建設和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使法治和德治在價值取向和導向上相向而行,使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遵循一樣的價值觀標準。
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說:“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就有了明確一致的價值觀基礎;有了法律法規的支撐,道德建設就有了強有力的制度性保障。為了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去年12月,中辦、國辦專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作出全面部署。在實踐中,相關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推進。比如,把子女‘常回家看看這樣的孝老愛親道德要求,正式寫入法律;比如,對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作出明確司法解釋,出臺具體規定;再比如,公布企業和個人‘失信者黑名單,限制不誠信‘老賴的旅游、高消費行為,用法律手段治理失信失范行為。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也注重強化法律的保障支撐作用。比如,出臺了《國歌法》,使禮敬國歌有法可依,出臺《志愿服務條例》,使各類學雷鋒志愿服務道德活動得到了法律保障;比如,在新修訂的《廣告法》中,對公益廣告作出明確規定;再比如,很多地方出臺文明行為條例,規范市民在公共場合的文明行為。這些舉措,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收到了顯著成效。”
文化創作生產大發展
過去的五年,是中國文化創作生產大發展的五年。2013年至2016年,文藝演出觀演人數年均將近10億人次。全國縣級文化館有3153個,博物館、紀念館4109個,文化館3322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1175個,現在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所有社區都有了文化活動室,到現在,覆蓋城鄉的國家、省、市、縣、鄉、村(社區)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經基本建成。2013年至201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累計流通人次近23億;博物館參觀總人次近30億。
在這五年里,文化部做了相當多的工作。
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連續實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戲曲振興、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國家美術發展和收藏等。為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我們還組織開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和大范圍集中輪訓,僅2016年就有10萬人次參加了基層采風活動。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為了補短板、填空缺,他們還專門實施了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流動文化車和村文化活動室設備配置等精準扶貧工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文物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加強了長城、大運河、大遺址和革命文物的保護。文物資源逐步“活”起來,優秀展覽越來越多,文創產品日益豐富,文物出境展覽已成為人文交流的重要名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確立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著力加強保護傳承能力建設。在大規模普查、登記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非遺記錄工程。積極支持廣泛開展傳習實踐活動,2016年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補助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
文化部會同教育部實施了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目前已有78所高校參加此項計劃,“十三五”期間將培訓傳承人群10萬人次。目前,他們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真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推動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對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等方面的非遺項目,他們也在分門別類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更加系統的政策體系。

在回答記者有關加強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務的問題時,項兆倫說,打通“最后一公里”,是近年來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實現“四個有”:一是有標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明確了相關標準要求;二是有網絡,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各級文化資源能夠暢通地到達城鄉基層;三是有內容,積極運用多種手段為基層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四是有人才,建設專兼職結合的基層工作隊伍,積極鼓勵全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文化大發展當然離不開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奮斗。
10月20日下午,十九大新聞中心圍繞“文化發展開創新局面”舉行了一場集體采訪,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在采訪中說:“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之后,廣大戲劇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經成為一種風氣。比如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一位年輕編導,他曾經近20次去西藏,為了創作一臺反映西藏地區人民生活的戲劇。在西藏,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點情況,他完全不會藏語,但是走到一家藏族人家,僅憑著溫暖的、友善的目光,他們就進行了心靈的交流。現在廣大戲劇工作者深入生活成為一種風氣,很多人扎根基層。目前來講,我們不僅一些國有的話劇院團創作出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作品,比如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它們都有多部優秀作品,而且一些邊遠省區,比如云貴川地區,以前話劇演出比較少,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資助的力度加大,這些邊遠省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戲劇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出現了可喜的進步。”
歷史上,中國話劇曾產生過許多經典的作品,宋寶珍對未來中國話劇乃至文藝作品的大發展也很有信心,她希望在中國的舞臺上能夠產生偉大的史詩性作品,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人民。她說:“話劇特別強調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與觀眾共同創造。好的藝術作品需要有好的觀眾,需要有好的發展環境,我們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話劇發展時期,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創造出從文藝‘高原向文藝‘高峰邁進的作品,我很有信心。”
世界矚目,影視產業迅速發展
中國影視產業在近五年里的迅猛發展令世界為之矚目。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說,國內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內容制作生產體系,去年,我國共生產電影故事片772部,國產電視劇334部14912集,電視動畫片近12萬分鐘;電視紀錄片產量超過1萬小時。電影《建軍大業》《戰狼2》等樹立了主流影片創作新的標桿,《戰狼2》票房超過56億元;《平凡的世界》《雞毛飛上天》等一批電視劇廣受觀眾好評;《中國詩詞大會》《開講啦》《朗讀者》等一大批文化類、公益類創新的節目點亮了電視熒屏。廣播電視服務業總收入5039.77億元,比2012年的3268.46億元增長了54.19%;電影票房2016年達到了492.83億元,比2012年170.73億增幅達到了188.66%。

電視劇動畫片產量均居世界首位,電影產量居世界第三;建成覆蓋廣泛的現代傳輸發行覆蓋體系,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多種技術手段混合覆蓋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電影銀幕總數居世界第一;培育了結構完善的產業體系,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整體實力、競爭力不斷增強,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中國的影視劇不僅在墻內開花,在墻外也大受歡迎。2013年,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就在坦桑尼亞熱播,它的受眾達到600萬,之后這部電視劇在東非其他國家也受到熱捧。這部電視劇讓非洲的觀眾開始了解中國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為什么這部電視劇能在非洲引起關注,能夠成為非洲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在20日下午的集體采訪中,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西亞非地區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總結說:“一是我們使用了母語,用東非地區通用的斯瓦希里語進行了翻譯,從而掃除受眾觀看這部電視劇可能存在的語言障礙;二是我們選擇反映中國當下生活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里有家長里短,比如婆媳之間的矛盾,在非洲家庭中也處處存在,這樣的話題很容易在非洲觀眾中引起共鳴。”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埃及、《父母愛情》在緬甸等,都受到了歡迎。夏勇敏說只要找對了方式,用受眾聽得懂的語言,用他們聽得進的方式,用一個個能夠引起共鳴的故事,就能夠把中國故事說好。
過去的五年成績顯著,而在接下來的五年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相信我們的文化事業一定會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