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英
摘 要:“低碳經濟”這個詞從被提出以來,就一直是全球各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各個國家改善產業模式、增長經濟收益以及尋找經濟支柱的關鍵。走低碳經濟路線,是每個國家必須經歷的,這是保護后輩、愛護環境的最重要途徑,關于全世界的環境問題各國人民都有不同的觀點。基于此,對低碳經濟與環保協同的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保護;共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0-0174-02
2003年,英國一本關于能源的書《我們能源的明天:構建低碳經濟體》中首次提到了“低碳經濟”。到了2008年下半年,聯合國開始贊成并實行美國前領導人羅斯福針對蕭條的經濟做出的“全新經濟政策”的決定。如今,歐日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占領了低碳產業,所以低碳經濟的發展就成為了改善氣候問題、改變能源未來以及各國經濟結構變革和尋找新經濟事業的重要保障。因此,對低碳經濟與環保協同的發展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低碳經濟是一種將現有能源充分利用,開發低碳清潔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等一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綠色環保的經濟體制,它的特點是污染小、排放小、耗能小、經濟產出高。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是平衡經濟與資源的關系,讓能源發揮出最高的效率,生態環境達到最美的境界,人民生活有最好的改善。但是,低碳經濟的推出不只是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它有更重要的意義。不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排放碳,低碳經濟都是必不可少的經濟模式。企業是最大的經濟體,也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在研發低碳技術的過程中,要不停地創新和提高,必須保證在生產制作的流程里做到低碳環保、清潔生產,滿足低碳經濟的要求。就發展模式而言,低碳經濟可以分為區域模式與產業模式,而經濟區域模式又可以分為城市模式與園區模式。
如今,我國在經濟方面提倡的是“低碳發展”,全世界的經濟發展也更趨向于低碳,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等一些發達的國家就低碳發展擁有非常多的經歷,例如制度的建設與強化、政策的實行與優惠、財力的投入與加大、經濟的循環與發展、產業結構的建設與推行、法律框架的建立與完善、戰略的確定與推廣、生活形態的培養與形成、科技的開發與創新等,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在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參考作用。
二、轉變低碳經濟模式,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發展低碳經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和低代價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同時也具有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因此,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的作用,建立低碳經濟技術體系,完善低碳經濟發展的公眾參與機制,以結構創新推進低碳經濟,培育大型專業化企業,扶持環保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成為一種新的國際潮流,影響著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可以逐步減少我國對高碳資源的依賴,改善我國的能源經濟結構,提高能源的可利用率,加大能源安全建設,也可以保護環境。
只有完善低碳經濟才能達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只有愛護環境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也可以早日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換。要想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前對經濟發展做好規劃,還要保護生態環境,解決氣溫變化,消除貧困。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規模大、速度快,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城市工業而言是比較特殊的,現階段的工業與城市發展嚴重影響了能源的未來。為了能源的未來,當前經濟發展必須要經歷的就是低碳減排。在制定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的時候,需要將生態環境和氣溫變化加進來,要把政府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環境保護方面,要加快節能減排的步伐。
三、我國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優點與缺點
用巨大的系統工程來描述低碳經濟的發展一點都不夸張,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狀況,要想推廣低碳經濟必須迎接很多挑戰與難關。第一,是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量,很難改變煤的能源地位。最近幾年,我國能源的消耗量增加得越來越快,根據預測,在2020年的時候我國會達到半百億噸煤的需求狀態。煤炭的消耗比例就能源結構而言過大。2007年,有一次全球性的調查,全球的平均耗煤量約是28%,發達國家耗煤量小于20%,我國的耗煤量竟然接近70%,成為“高碳”國家。第二,調節產業模式的步伐太小,很難在近期實現能源效率的提升。我國很多產業結構設計得不合理,重工業占據主要的位置,經濟發展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三次產業比例嚴重失衡。一些高耗能例如化工、鋼鐵、電力、建材類的行業加速發展,很多行業裝備古老,資源浪費量很大。第三,缺少有意義的制度,很難將低碳技術發展起來。我國一些政府部門出臺了關于低碳經濟的政策,但是懲罰力度不大,多以鼓勵政策為主,導致政策被忽視。第四,“鎖定效應”,我國的創造技術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還不夠發達,現在我國只能模仿外來技術制造機器。大型機器的制造技術還不夠成熟,若是在工業中引進了先進的、耐用的大型機器,使用的期限就會很長,一般在十五年左右,有些機器的使用時間會更加久遠,因此就產生了強烈的“鎖定效應”。
盡管有很多困難阻礙了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依據我國自身的優點而言,發展低碳經濟前途一片光明。首先,我國地域遼闊,排放碳的空間充足。我國在能源利用與消耗方面有一些瑕疵,但是通過變革技術、完善管理、調整結構一些方法,達到了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其次,低成本的碳減排。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就可以發現,很多國家的1噸碳的減排放成本高達30美元,但是我國的減排成本為15美元。在我國能源的需求量大,很多工業項目都必須進行減排,經濟效益增長得很快,適合進行排放碳的生意,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最后,有重大的技術合作意義。我國在化工、電力、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能源技能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別,在美國起草的一些文件中,中歐簽署的一些宣言中明確指出,各個國家都應該進行低碳技術的借鑒與交流,發展中國家可以直接學習發達國家的碳減排技術。endprint
四、低碳經濟和環保共同發展的方法
1.強化綠色消費理念,擴大低碳生活宣傳。社會中的每一個小分支都要為達到低碳環保的生活做貢獻。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低碳,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入手,從小事做起,為低碳計劃出一份力,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會對低碳經濟造成影響。要在社會中樹立低碳生活的觀念,推動低碳模式的轉換。加強消費者的低碳環保觀念,多展開一些關于低碳生活的教育和推廣活動,讓每個人都深入了解低碳環保的含義,建立綠色的消費觀,爭取讓社會中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環保的隊伍當中,通過每一個人的努力,創造出綠色潔凈的生活環境。
2.促進低碳經濟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要盡快對三大產業的模式進行調節,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要求每一個企業、工業實行減排計劃,增大能源的利用率,初步減少碳的排放量。以國家的宏觀經濟為主導,積極開鑿新型能源,用新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能源,在開鑿新型能源的過程中,也不能放松對能源模式的調節,要將能源模式與能源的利用融合在一起,還要加強工業生產各個階段的改善,例如運輸的設備設施、消費的方式環節、包裝的設計、工藝品的制造、生產技術的研發等等,爭取用現階段存在的消費理念盡可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3.針對城市的發展制訂科學的計劃。要以一個城市整體的發展制訂合理科學的計劃,才能使該城市的環保、經濟和社會事業成功的走入低碳路線。一個有效合理的城市計劃,最需要考慮的是低碳,要在整個計劃中處處體現低碳環保。接下來是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國家已有的能效標準為基礎,擬定管理能源的制度、分配能源的標準以及各種民用、大型能源的耗用標準。最后,為低碳經濟制定評價方式與指標體系,對每一個政府部門的低碳經濟成績進行權衡評比。
4.借鑒與研發低碳技術。前衛的低碳技術是保證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研發與借鑒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首要任務與基礎。盡管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在低碳的技術與領域上依舊是研發與摸索的狀態,但是有一些技術已經應用到了社會中和企業里,而且反饋的效果也比較樂觀,為環境和社會帶來的益處也十分明顯。我國聯合其他發達國家一起研發光伏產業中的低碳技術,創建了具備完整獨立知識產權的工業體制,達到了低能、低耗的效果。而且,從這個太陽能體制中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被很多企業認可以及推廣,達到了走出國門的目的。此外,還要應用與推廣外國一些低碳的商品和技能,做好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學習和合作。
五、結語
“低碳經濟”這一理念的提出,對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向低碳經濟模式的轉換迫在眉睫,利用研發的科學技術盡早達到經濟管理上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后,世界各國需要比的不僅僅是誰強大,更應該是誰的壽命長,經濟模式轉變成低碳模式。相信,我們國家的未來會越來越好。但是,“低碳經濟”也有不足的一面,這個模式的后面是發達國家為了在國際上站穩腳跟而惡意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
參考文獻:
[1] 謝佳,李勇輝.基于低碳經濟的城市群產業協作研究——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5,(8):68-73.
[2] 琚宜文,何家雄,夏磊,等.能源開發利用與低碳問題[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2,(3):245-259.
[3] 錢玲,龔明波,劉媛.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及我國的戰略選擇[J].當代經濟,2012,(3):46-48.
[4] 陶良虎.低碳經濟:湖北經濟發展超越的新路徑[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0,(1):54-56.
[5] 韋恒,柴方營.低碳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8-40.
[責任編輯 李曉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