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禹臣+李依諾
摘要:后現代知識的生成性,表明知識經濟下德育要有成效,必須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開展“對話”教學,師生在互為主體交往中才能獲得情感的互動和知識的共鳴。而教師作為“對話”教學的根本和基礎,只有不斷調整自身角色,尋求自我發展,從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話語的更新、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師技能的提高等入手才能成功開展和實施兩課“對話”教學。
關鍵詞:對話;教育對話;國防教育
高校國防教育作為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工程。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大力促進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工作,是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延伸與補充,也能夠促進學生社團的不斷發展。然而,目前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工作的方法還在不斷探索之中,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國防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工作者探究。
1目前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目前我國高校國防教育效果普遍不理想
我國的國防教育事業雖然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建設歷程,繼200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至今,目前的高校國防建設情況依舊停留在較為傳統的教育形式上,仍被部分高校邊緣化,特別是在國防教育實踐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國防教育事業上,一些高校疏于對國防教育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管理,由于教育活動的自主性較大,內部管理與活動開展沒有周密的計劃,往往是想到哪做到哪,延續性差。同時,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協同機制,難以調動全校乃至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導致國防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2 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活動水平亟待加強
當下,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的整體情況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各校之間的參與情況差異較為顯著。學生社團性質靈活,是充分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的主要陣地,應該在適當的時間大力開展各種符合時代特色、學生喜聞樂見的國防教育活動形式,深化國防教育和社團自身在學生中的影響力。然而從目前各校的開展情況看,由于社團沒有充分意識到組織所承載的國防教育功能,因此在社團活動的設計方面與國防教育的聯系不夠緊密,社團涉及國防教育領域的活動不多。大部分學生社團在開展國防教育相關活動時,往往無法抓住大學生的參與需求,所提供的活動形式較為傳統單一,層次普遍不高,缺乏活動創意,難以對普通學生形成吸引力,因此活動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1.3 高校軍事類專業社團及發展遲緩社團需要加強國防教育
國防軍事類社團應是國防教育開展第二課堂的主力軍,日常的活動開展圍繞國防知識普及、愛國主義教育、軍事知識普及等方面展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活動開展的品質上也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方面。軍事類專業社團的人員構成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軍事愛好者和曾在部隊服役的退伍學生,他們對于軍事類社團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另一類是本意并非加入軍事類社團的學生,他們因各種客觀原因沒能加入理想中的社團,這類學生對社團的認同感偏低,紀律意識較差,較難在社團發展中承擔重要的工作。正因如此,除了完成指導老師的任務外,社團的活動難以創新。社團組織的凝聚力不強,社團內部缺乏有力的合作,主要任務往往只能由幾個學生干部或主力社員承擔,所以軍事類社團普遍存在活動顯示不出社團特色的情況,且活動水平和層次均處于較低水平,難以吸引學生參加,社團影響力和活動覆蓋面較為局限。
發展遲緩型社團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由于社團內部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向心力,在活動的籌備和開展上總是效率不高,活動層次也差強人意。
2 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活動的意義
學生社團活動與國防教育活動其實都是在學生思想教育上進行內化,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問題分析和解決以及價值觀的培養都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2.1 社團的自組織屬性
高校學生社團是由相同興趣的學生在自愿的前提下自發組成的學生組織,具有充分的自組織性,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終實現自我服務的組織形式。目前,各高校的學生社團都具備了較大的規模和影響力,可作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
2.2 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認知
通過開展國防教育與愛國教育社團活動,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使學生感受到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貫穿于社團工作的始終,潛移默化地促進愛國情懷的形成。通過與社團其他成員的交流,強化愛國意識,養成良好的民族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
2.3 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
國防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涵涉及軍事、歷史、政治、物理、地理等各方面,社團通過開展和參與國防類型的活動,可能無形中提升社團學生的國防理論水平,拓展知識面,開拓視野。國防教育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戰略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統攬全局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助于強化大學生的軍事技能和體質,加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2.4 促進社團健康發展
學生社團的發展與高校國防教育的根本目標都在于培養人,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學生社團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展示平臺,良好的國防教育會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通過個人和社團內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理論教育到實踐教育由“虛”到“實”的過程,即實現思想水平和思維能力向外在行為的轉化,促進社團活動質量的不斷提高,有利于增強學生社團的凝聚力和社團影響力,使社團具備強大的發展動力。
3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活動的思考
國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社團建設相互融合,有利于拓展高校綜合素質培養的途徑,豐富高校綜合素質培養體系建設。
3.1 學生社團的參與是國防教育工作育人功能的內在要求
高校國防教育旨在通過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幫助大學生樹立集體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國防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具有育人和國防的雙重功能,而社團活動的開展正是國防教育進行實踐育人的重要抓手,社團的發展與建設是高校國防教育理念和內容的具體化。學生社團活動開展的成功與否、社團建設的優劣與否都能夠反映出國防教育的成效,因此,學生社團參與國防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國防教育工作的內在要求。
3.2 學生社團的參與是國防理論教育的延伸和補充
國防教育要求通過一定手段將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論及時準確地傳遞到大學生群體中,并使之內化為青年學生的主觀認知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并外化恰當的、積極的社會行動。學生社團是提高大學生社會行動能力的主要教育陣地,通過一系列社團活動,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在國防教育工作中,將國防教育理論課程與社團活動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彌補理論課堂的枯燥乏味,不僅是第一課堂的延伸,更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極大地拓展了高校國防教育的內涵,在實際的高校國防教育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3.3學生社團的參與是鞏固和提升國防教育的效果的重要途徑
學生社團組織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的國防意識、行為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是國防教育課程所取得成效的進一步鞏固。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自發性、靈活性和覆蓋面廣的優勢,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和主觀能動性,依托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應的指導下開展形式新穎的學生活動,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校園國防教育文化,營造濃厚的國防學習氛圍,提升國防教育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從而深化國防教育的效果,使其具備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礎。
綜上所述,學生社團應積極組織并參與到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項與國防教育相關的活動中來,以期提升高校育人的綜合效果。
參考文獻:
[1]胡繼冬,高中建.對高校學生社團的組織屬性及其發展的再認識——以自組織理論為視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2]陳基才.高校國防教育的德育價值及其對策研究——以大理學院為研究對象[D].大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4).
[3]張戈.高校國防教育與大學生素質養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