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鑫美
摘 要:地理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綜合思維素養的高低是決定高中生地理成績的關鍵因素。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野外觀測、多元對照、調查訪談和組織實踐等方法,培養學生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和實踐力,提升其地理綜合思維素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1;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9-0043-02
綜合思維素養的高低是決定高中生地理成績的關鍵因素,所以,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方法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培養核心是綜合能力的訓練,這些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實踐力,等等,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高中生的這些能力。
一、野外觀測,描述環境特征
地理學科是與自然環境和立體空間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復雜的空間描述對于思維能力尚未發展完全的高中生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很難從文字描述中想象出與之相對應的實際物體,所以教師需要想辦法改善這種狀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進行野外觀測,并且進行環境特征的描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例如,在進行“地形對聚落及交通路線分布的影響”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實地的野外觀測。現如今的學生大都處于大都市之中,所見的都是一條條平整的馬路、一棟棟高聳的大廈,這些很難讓他們認識到地形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影響,這樣的想法會對教學的進程造成不利的影響。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和學生們一起到附近的一個聚落點,帶領他們站在周圍的山丘上進行實地的觀測。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著重觀察村子的分布特點和村落周圍公路的分布狀況。因為不同的地形條件都會對聚落的類型、分布、規模和發展造成深刻的影響,所以村子的“軀體”和城市有很大的區別。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發表一下他們的意見。學生們的發言都是圍繞以下幾點進行的:第一,聚落分布相對分散;第二,村子規模較小,居民較少;第三,公路是彎曲隨山勢分布的;第四,農田和民居都是分散的,很難整合到一起。從學生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學生們觀察得都很仔細,他們詳細地描述了山丘地區的聚落分布特征,這樣可以讓他們很好地理解到他們在課本上看到的文字敘述,對于他們的地理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帶領學生進行野外觀察,可以將課本上的抽象內容形象化,幫助他們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識,而且進行環境特征的描述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野外觀測的實踐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對他們的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二、多元比照,分析現象成因
凡事有果必有因,所以自然界中存在的地理現象都會有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到這些成因,那么將會對他們的地理學習效率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比照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清晰地把各種成因呈現在學生們的眼前,讓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記下地理現象,對于提高記憶效果很有幫助。“地球的運動”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點和難點,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會讓我們生活的地球產生晝夜交替、四季循環等現象,但是,學生們普遍缺乏時空的觀念,使得他們對公轉和自轉的理解和記憶有很大的難度。在講課的時候,為了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使用多元比照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們仔細地分析地球運動和地理現象的因果關系,讓他們理解起來變得容易一些。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這會使地球每時每刻都只有一半的面積受到陽光的照射。地球自轉的中心是地軸,在自轉的過程中,會讓照射的位置發生變化,所以會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四季交替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的中心是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太陽的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擺動,造成地球表面的熱量和光線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從而出現四季的交替。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均是自西向東。向學生們分析地理現象出現的原因,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們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多元對比的方法向高中生分析地理想象的成因,讓他們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可以加深他們對課堂知識的印象,鞏固知識的記憶程度,對他們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學生們還舉一反三,把這樣的方法熟練地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有效地提升學習成績。
三、調查訪談,分享研究成果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和社會環境中,學習地理更是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關注身邊與地理相關的生活現象和社會環境,讓學生自由自主地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話題參與調查訪談,并創造條件讓學生之間交流探討,共享研究成果,以提高學生有關地理的綜合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入農田,讓他們區分一些莊稼的種類和了解農作物的產量情況,還有莊稼的買賣行情。在自行了解過后,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所寫的調查問卷,和村里的村民進行交流,并且讓他們和農民分享一些最新的農業觀念和農業科技。地形和氣候都是影響區域農業的因素,農民們會根據這些因素做出判斷:種植什么樣的莊稼、種植的時間和收割的時間,他們甚至會根據氣候的變化判斷出年產量的多少。要讓學生們和村民進行交流,有效地了解更多的區域農業知識,拓寬知識面。還有,在與村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分享一些科研成果,讓村民了解到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間接地幫助村民進行思維的轉變。進行訪談調查,可以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在和村民的交流過程中也能讓他們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提高,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生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提升教學效率。
在實際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自主調查訪談,分享研究成果,可以讓同學們切實感知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更深刻地把握地理基礎知識,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四、組織實踐,制定避災預案endprint
地理學科本身就是一個源于自然,又歸于自然的課程,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師應該在學生掌握和理解地理基礎知識后,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將課本上的知識落實到實踐中去。例如,在“城市與環境”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利用簡易的沙盤模擬城市的建造,并且讓他們在構建的過程中考慮到各種災害的威脅及相應的避災方法。教師給學生們提供的沙盤布局都是相似的,有山丘、有河流、還有植被覆蓋的地方,學生們可以在這方小天地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進行他們心目中家園的創造。學生們都非常用心地完成這項作業,他們城市的布局也大同小異。水是生命之源,所以城市的建造會盡量靠近河流;植被覆蓋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起來,可以建設休閑區或者森林公園;還要考慮到風向的變化,可以將住宅區分布在上風口,以減少工業廢氣對人體的危害。這幾個方面學生們都考慮到了,所以城市的布局大致合理且相同。另外,學生們還考慮到了各種災害的應對預案,比如,在人口集中的地區會有廣場的出現,這個廣場可以讓居民們避免地震、火災等的傷害。這項活動在鍛煉學生們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讓他們更進一步地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印象,而且還能提升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對于教學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好處。
實際教學活動中,這種組織學生實踐,并通過實踐認知,讓學生自己制定避災預案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同時,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多地帶領學生們進行地理實踐活動。因為這樣,對學生們各種基礎能力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對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和實踐力的培養,進而讓學生們的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得以形成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鄭曉東.運用可視化思維工具培養地理綜合思維素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2).
[2]陳紅,吳燕坤,田甜.基于學習進階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13).
[3]宋春艾.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4(12).
[4]牟啟明.試論地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04).
[5]崔云璋,劉海君.淺談地理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