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摘 要: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學內容、參考書等,獲得知識、培養讀書能力和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讀書指導法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讀書指導法如果運用得簡單化或者不夠恰當,有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方面則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讀書指導法既強調學生的讀,又強調教師的指導。教師在運用讀書指導法時,要明確運用讀書指導法的目的,要注意指導方法、因材施教,要把讀書指導法和教學整體聯系起來。
關鍵詞:技工學校;閱讀指導;教學方法;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9-0049-02
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在教學實踐中,方法運用得恰當與否,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教育學家指出:“學生的智能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讀書指導法是教學方法中的一種,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會選擇應用。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學內容、參考書等,獲得知識、培養讀書能力和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讀書指導法,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的有效方法之一。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自己閱讀后的記憶率比聽教師講后的記憶率高出1.66倍。但是,讀書指導法如果運用得簡單化或是不夠恰當,有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方面會產生一些弊端,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讀書指導法既強調學生的讀,又強調教師的指導。為什么要用讀書指導法,如何用讀書指導法,什么條件下適合選用讀書指導法,是技校教師在應用讀書指導法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應用讀書指導法,教師應該注意下列問題,以保證教與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運用讀書指導法的目標
運用讀書指導法的目的在于教導學生接受正確的閱讀方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讀書指導法具體體現在教師應切實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特點等問題。運用讀書指導法,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所講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研讀,主要以教科書為主,引導學生弄清重點概念的基本含義、基本原理,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自己澄清一些錯誤看法和模糊認識,并通過反復研讀,發現并抓住所學知識的重點。運用讀書指導法,教師應圍繞著知識重點,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做好讀書筆記,記下不明所以的問題。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的“坎”,必要時親自啟發、講解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防止學生思維“跑題”,解決知識點掌握上的難點。運用讀書指導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對問題原由的分析和對問題解決的辦法會出現多種答案,也會產生一些疑惑。教師在做點評概括時,應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解決問題的實質,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及最佳途徑上,幫助學生弄清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點。對知識點理解和記憶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分析和概括出所學知識點的特點。運用讀書指導法,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反復的比較分析,加以詳細辨別,還要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理清各知識點間的異同點,保證學生能夠透徹地把握事物的根本屬性與基本特征。
二、運用讀書指導法時易出現的問題
1. 忽視學習對象和教材特點,只注重形式
目前技工學校的學生閱讀能力大多還是比較低的,有些閱讀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學理解,有些內容則較難理解,尤其是專業課,學生對一些專業術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如果千篇一律地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堂閱讀時又不注意恰當地運用指導方法,有些學生就會覺得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這樣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思維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厭煩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 設問簡單,提問方法不夠科學
由于部分技校學生讀書習慣不夠好,平時不重視閱讀,有的教師就比較喜歡采取簡單的設問、提問方法來加以督促。而提出的問題又大多是課本上的某一句話,某一個結論,使得有的學生認為找到答案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只求知其然而不求知其所以然。這樣,看似幫助學生掌握了概念,但方法過于簡單化,不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甚至致使學生不注重思維,影響了其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3. 指導時只強調公式和結論,忽視過程
教師意識到了指導的重要性,但沒有真正理解指導學生讀書的目的,因此,把指導的著重點放在了公式和結論上,似乎學生掌握了這些精練且又準確的公式或結論,目的也就達到了。其實則不然,學生從教師那里只感知到這些公式或結論是重點,而未抓住其難點、疑點、特點,他們的思維習慣并沒有養成,就很有可能形成機械式的死讀書習慣。在教學實踐中也會發現,有的學生做不到舉一反三,缺乏獨立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在教學中出現上述現象,那么一定是教師沒有做好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工作。讀書不等于看書,作為教師就是要指導學生,不能把書僅僅大致瀏覽地看,而是要有章法地讀,讀出其中的含義,指導學生會看書、會讀書、會品書。
三、運用讀書指導法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 明確運用讀書指導法的目的
讀書指導法的運用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能力,通過思維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總結和歸納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逐步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效果。“會學”即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就能與書本這個最好的老師不斷交流,并終身受益。在讀書指導法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讀書”的活動主體,教師是“指導”的活動主體。教師的有效指導,能讓學生發揮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創造性與態度的積極性,而教師的無效指導會造成學生很難有高效的學習。
2. 因材施教,注意指導方法
所有的指導活動必須圍繞目的來進行,教材內容的不同,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學生年齡的高低,都必須在指導方法上予以考慮。也就是說,要做好備教材、備學生這項工作。例如,有些內容必須要做好預習工作,那么教師就要提出預習要求,或采集有關資料,而有些內容預習就不需要那么復雜,所以不可一概而論。閱讀的內容中“哪些要精讀,哪些只需略讀”要給學生指出,尤其是入學不久的學生,對于專業課與文化課學習形式上的差異還不是很適應,就需要提得更明確些。對難點部分,要預先進行分析,既要啟發學生認真思索領會,又要做好輔導的準備。對于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要進行較詳細的指導,引導他們從課本中找出重點和關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指導他們學習一些其他參考資料,拓展他們的思路,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對能力不足的學生,更多的是要在幫助他們找出正確的閱讀方法上下功夫。總之,教師要十分注意指導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不能一成不變地對待所有學生和所有教學內容。
3. 要把讀書指導法和教學整體聯系起來
運用讀書指導法教學,應當與講授、輔導、作業、實驗等各個教學環節進行緊密的配合,形成有機的教學整體,而不能隨意地割裂開來。各個環節配合得好,學生掌握的知識就能更加鞏固,也更加便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也有效地減輕了學習的負擔。
四、結束語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培養技校學生的綜合能力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讀書指導法也越來越普遍。讀書指導法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加強理解、牢固掌握知識,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教師而言,不但要有廣泛扎實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基礎,還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注意指導方法的運用,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趙伍,李玉峰,魯定元.新編教育學教程[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2]秦書茂.淺談運用讀書指導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J].職業技術,2006(02).
[3]陳容.高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四法[J].職業教育研究,2013(05).
[4]金波.專業課教師如何選擇教學方法[J].職業技術,2008(06).
[5]胡宏國.應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6]龔孟偉.高效新穎的讀書指導法——PQ4R學習策略及其應用[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1999(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