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
高中時期是每個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其需要學習許多科學文化知識,然而隨著競爭壓力、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其對自己的生涯規劃顯得極其重要,因其在高考后將面臨就業或升學選專業,因此,面對這些對他們產生重要影響的決定時,他們是否能做出正確、適宜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
一、普通高中生生涯規劃現狀
1.自我認知淺顯
在對北京市的中學進行實地調查后發現,高中一般沒有大班額,每個班的人數通常不會超過35個人 。一個人能否做好生涯規劃,與他(她)是否對自己有準確、深入的自我認知是分不開的。學生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必須以深入的自我認知為基礎。但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7%的學生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對自己的認知僅僅停留在來自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感性評價以及自己的主觀感覺上,普遍缺乏理性判斷。
2.缺乏職業理性認識
對北京市各區縣許多示范性中學進行調查發現,因為象牙塔的局限,大部分高中生對職業的了解,僅僅是通過網絡、電視的信息,或者老師、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因此,大部分學生只是對常見職業有了解,比如教師、公務員、醫生等,這些職業的社會威望較高,大家就比較向往,而對于一些普通的工人、技工技術人員等職業角色,很多學生都不屑一顧。
3.模糊不清的發展目標
在對北京市的中學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學生進入高中這個學習階段以后,繁重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的未來。長此以往,很多學生便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甚至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而沒有了學習動力,高中生對學習就更加不上心了,甚至對自己要追求的目標就更加模糊。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則可能導致高中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完全喪失主動意識,繼而全部依賴父母和老師。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高中生并沒有收集有關高考志愿和專業方面的信息的意識,他們中有的對自己有生涯規劃意識,可是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4.價值取向差異化較大
根據相關調查來看,很多高中生在選擇職業或者填報志愿時,很少會將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首要考慮因素,而部分高中生更看重的是某個專業未來帶來的薪資收入、社會聲望,或者是選擇當前所謂的熱門專業。例如,有個學生說她喜歡跳舞,但她認為跳舞吃的是青春飯;有的以后想報考醫學專業,是因為醫生收入高,而且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時,醫生不會因為年齡大而被淘汰,相反,醫生年齡越大,越受人尊重。
二、對普通高中生生涯規劃的建議
高中生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而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也需要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來強化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意識,落實他們的生涯規劃行動。
1.增強自我認知意識
全面、客觀的自我認知和評價,能對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打好堅實的基礎。自我認知即要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其中包括對自己性格的客觀認識,以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的一個客觀評價。而學生的興趣、情感、喜好甚至性格都會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因此,學生要做到清楚的自我認知,如參加美術選修課、日語選修課等,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并且,除了自己的主觀認識,還需要借助父母、老師、朋友的客觀評價。
2.通過開展規劃課程,落實規劃行動
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我們需要通過課程這一重要媒介來進行教學。高中生本身學習任務繁重,對于生涯規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北京市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很多大企業和世界五百強公司在這里都設有辦公樓或者總部,因此,高中生應該在學習之余,接力進行課程規劃,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去逐步探索,如到某個公司去參觀、到某個企業去見習,進而明確自己的專業或者職業選擇。
3.走出學校,回歸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高中生在制訂生涯規劃時,特別是高考過后的志愿填報和專業選擇,更需要通過實踐來明確地做出自己的選擇。例如,在北京地區的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有眾多的大企業,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學校可以和這些企業做好溝通,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以實習生身份進入企業進行一些實際鍛煉,以此來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
三、結語
總之,高中生的生涯規劃,對其以后的職業選擇、人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家長必須在這方面重視,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我生涯規劃,確定未來發展目標,做到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