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偉
摘 要: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一朵奇葩,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品味古詩的音樂之美、語言之美與意境之美,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古詩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古詩;情境誦讀;審美能力;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8-0091-01
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諸多文學表現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寶,具有典型的音樂美、語言美以及意境美。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文本,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誦讀,從而更深入地品味古詩獨特的音樂美、語言美與意境美。
一、在情境誦讀中品味古詩音樂之美
對于古詩來說,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非常強烈的音樂美,為的是能夠更好地被人們吟唱。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情境誦讀,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充分體驗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首先,基于誦讀的方式感悟古詩的節奏美。古詩之所以具有典型的音樂美,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的節奏感,朗讀起來通達、響亮且順口,背誦起來也非常容易。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基于誦讀的方式感悟古詩所具有的節奏美。例如,在教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情境誦讀中讀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種“二三”式節奏,從“二三”式節奏中感受五言詩的節奏之美。在教學《詠柳》這首古詩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知七言詩的節奏,將每句詩分為三個節拍,按照“二二三”的節奏進行朗讀。要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古詩節奏的靈活多變,感悟其音樂之美。其次,通過誦讀的過程感悟古詩的韻律美。古詩典型的韻律,大多集中體現在偶句的最后一個字上,它們一般擁有相同的韻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美。例如,《詠柳》這首詩中的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個字,其韻母都是“ao”。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這首古詩進行朗讀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標出詩的韻腳,讓學生能夠充分感知這一規律,從而感悟古詩的韻律之美。
二、在情境誦讀中品味古詩語言之美
一首古詩只有幾十個字,但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與其他文體相比,古詩的這種語言美是獨有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深入品讀,在品讀的過程中體會古詩的語言之美,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首先,在情境誦讀中欣賞古詩語言的內涵美。古詩語言精練,僅僅依靠簡單的幾個詞語就能夠實現對形象的塑造、對事件的敘述、對景色的描寫,并且擁有充沛的情感。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誦讀,由此感悟古詩獨特的語言魅力。例如,在《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中,“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一句描繪了兒童在菜地里追蝴蝶的意境,特別是詩句中的“急”字把這種意境動態化了。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所配的插圖,學生在觀察插圖的過程中能夠對古詩的這種意境進行直觀化的感受,這樣,能夠加深對古詩語言的深入理解,在情境誦讀中欣賞古詩語言的內涵美。其次,在詩句品讀中欣賞古詩語言的對稱美。古詩語言對仗工整,具有對稱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品讀詩句的過程中欣賞古詩語言的對稱美。例如,在教學《江雪》這首古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詩句,知道這首詩的前兩句分別是“千山”對“萬徑”,“鳥飛絕”對“人蹤滅”。這兩句不僅字數相對,而且詞性相對,意義相對。這種對仗的表現手法,使句式嚴謹、工整,能夠更加生動地表現詩中所要描繪的意象,體現出一種對稱美。
三、在情境誦讀中品味古詩意境之美
古詩雖然簡短,但其中潛藏著深遠的意境,可以引發讀者豐富的想象,具有非常典型的意境之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或圖片輔助教學,還原古詩悠遠的意境,讓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之美。首先,以音樂的方式輔助誦讀,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之美。古詩與音樂具有很緊密的聯系,在古代“詩”與“樂”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師應善于借助音樂元素,使學生在音樂的輔助下感悟古詩的意境之美。例如,在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一詩句時,可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再配上優美的音樂,呈現詩句所描寫的意境。然后再引導學生對這一詩句進行配樂誦讀,在配樂誦讀的過程中,學生能有效地把握這個名句所蘊含的深遠意境。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配樂誦讀的方式進行古詩學習,能夠將學生帶進古詩的深遠意境之中,感悟到古詩的意境之美。其次,借助插圖誦讀,體驗古詩的意境之美。古詩具有非常典型的意境美,“詩不離畫,畫不離詩”就是對古詩意境美的精準概括,也為當前的古詩教學指明了方向。教材中很多古詩都配有相應的插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利用插圖,引導學生對照插圖進行誦讀,在誦讀中想象插圖的畫面,以此感悟古詩的意境之美。
四、結束語
總之,讀是學生學習古詩的最好方式。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古詩內容展開誦讀、品讀、美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更充分地感知古詩獨具特色的音樂之美、語言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只有“品悟古詩,‘讀占鰲頭”,才能夠真正提高古詩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永芳.古詩欣賞教學三策略[J].文學教育,2016(5).
[2]章美云.巧用多媒體,讓古詩教學充滿“詩情畫意”[J].江西教育,2012(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