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
在距離韓國平昌冬奧會開幕僅剩100天之際,韓媒開始擔憂此次冬奧會將面臨“人財兩空”的結局。據韓國《貨幣今日》10月31日報道,不少韓國人擔憂平昌冬奧會恐成為“人氣、經濟效益雙慘淡”的奧運會。
報道稱,民眾擔心的理由有四。首先是今年赴韓外國游客數驟減,其中中國游客截至今年9月僅為319萬人,同比驟減近一半,整體外國游客數也同比減少了31%。屆時平昌冬奧會將吸引多少外國游客是個大大的問號。
其次,本國民眾對冬奧會興趣不高。冬奧會各大賽事截至10月25日的售票率僅為32%。韓文化體育觀光部7月調查顯示,僅有7.9%的韓國人表示會前往平昌觀看冬奧會賽事。
另外,朝核危機和戰爭危險恐導致部分國家缺席本屆冬奧會。今年9月22日,奧地利奧委會主席施托斯曾發表聲明稱,若朝鮮半島局勢惡化,無法保障選手們的安全,奧地利將不參加平昌冬奧會。此后,德國和法國也透露出類似的意向。雖然韓國外交部出面表示,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正式表示將缺席冬奧會,但若半島局勢進一步惡化,不排除出現多國缺席平昌冬奧會的情況。
最后,冬奧會巨額投資有變為巨大政府負債的風險。據平昌奧組委透露,本屆冬奧會的政府預算支出為2.8萬億韓元(1萬韓元約合60元人民幣),預計收入為2.5萬億韓元,中間3000億韓元損失已是官方預計之內的。若加上道路和高鐵建設等基建投資費用,冬奧會的預算高達14萬億韓元。而平昌所在的江原道人口比首都圈少,且出行率較低,因此這些基建投資最后恐難以收回成本,只能用國民的納稅收入去填補。不僅如此,據韓國產業戰略研究院分析,平昌冬奧會結束后,12個比賽場館每年維護和運營所需的費用約為314億韓元,而預期收入僅為172億韓元。這說明冬奧會結束后,平昌每年要繼續用稅款填補142億韓元的窟窿。鑒于此,不少韓國民民眾甚至直呼“現在收手、取消冬奧會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