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霞
摘要:目前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創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創業理論課程作為財會金融專業的本科生開設的學科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教學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已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高校在2017年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預期目標。在體系構建方面,將推動校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建資源共享體系等方面建設;在資源集成方面,推動師資資源、專家資源等共享;在條件建設上,推動建設重點實驗室、共享實驗實訓基地等。目前,許多應用型本科金融財會專業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創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創業理論相關課程的設置是為金融財會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學科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以下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動力的普及課程;第二層次,面向有較強創新、創業意愿和潛質的學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識、技巧、技能的專門的系列專業課程;第三層次,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運用能力的各類實踐活動課程,要以項目、活動為引導,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業過程的指導。許多高校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特色,在設置相關課程與實踐的基礎上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并且已經把大學生創業課程教育與實踐培訓納入到學校專業設置和辦學指導思想的長遠規劃之中。目的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成功率,帶動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積極性,順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發展戰略。
一些學術型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探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增加了如“創業投資”、“互聯網+工業”、“大學生創業與定點扶貧”等方面的研究課題和項目,較好地實現了學校服務社會,為區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的功能,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創新創業教育的辦學特色。而比較之下,創業理論課程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新開設的學科基礎課程,其課程的重要性還沒有凸顯出來,課程的教學體系的建設、課程的定位、教學內容及方法手段的研究還稍顯不足。從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角度來看,目前創業課程的教學方法以課題講授為主,缺乏相關的創業實踐活動,尚無法實現對學生創業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其課程定位只是部分普及和提高學生對創業基本知識、技巧、技能的學科基礎課程。
一、課程設置及教學效果現狀
從課程實施效果來看,學生普遍對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認同,對單一的教學手段,填鴨式的理論教學感到枯燥甚至提出質疑。事實上,許多參與創業課程的老師本身并不具備創業經驗,學生被動地接受創業理論而缺乏實踐培訓,降低了學生參與創業課程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提高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辯證思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設置的初衷相背離。再加上許多院校將創業課程的排課時間被安排在大四上半學年,有些學生不得不選擇主動放棄參與教學活動,而把精力放在考研和找工作上,使得創業理論課程所處地位有些尷尬。另外,學生獲取創業相關的信息手段日益多樣化,相關網絡課程以及社會機構的創業課程培訓已經對高校的創業課程教育構成挑戰。因此目前“紙上談兵”的理論教學在資訊信息的獲取如此發達的今天已經顯得不合時宜。目前創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偏重于理論教育而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是本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相關研究只是泛泛的提出某大學或某地區大學學生創業意愿或是創業課程改革的意見,缺乏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創業意愿以及相關問題進行比較,對調查對象(大學生)所學的專業區分度強調不足;并沒有突出金融財會這一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立足于目前已經擁有的教學資源和師資條件為基礎,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地方型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下,系統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創業理論》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問題,結合對金融財會專業學生創業意愿和對創業課程改革建議的調查,探尋切實可行的課程改革方案。力求在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資源的使用等方面在原有的授課模式基礎上進行創新,體現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最新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培養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具備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二、教學內容調整及改革方向
(一)對原有教學手段加以調整,降低課堂講授比重,增加軟件操作實訓
本課題積極響應本專業最新人才培養方案,基于“供給側”視角下增加創新創業課程優質資源供給,減少無效供給;對創業相關課程設置和教學的側重點及時調整,并進行改革。可以經過問卷調查或是訪談,得出學生對該課程教學內容的訴求和偏好,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業綜合能力素質和創業實際操作等內容。力求把原先創業課程中略顯陳舊、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說教而缺乏實踐操作的教學內容刪去,加大實踐課程培訓和創業相關軟件操作實訓的教學比重,對學生進行情景模擬教學。
(二)根據學生意見,調整課程理論與實踐比重,增強與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互動,初步確立課程考核和評價體系
之前單一的教學模式、統一的教學內容已經不適應當下雙創課程的發展潮流。創業課程的重點在于實踐以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敢于創業、樂于創業、甚至以此增加創業的信心和成功率。在對學生進行創業課程培訓的過程中,基于目前的教學條件,要增加學生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觀摩和實踐活動,并適時進行創業指導工作。原有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手段,和與之而來的課程評價體系也要重新構建,需要在未來的其它相關課題研究中逐步進行探討和實現。注重師生課上課下的交流與互動,在課堂上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以此設計相關實踐活動或是競賽,對積極參與甚至是獲獎的學生,學院可以對其給予獎勵、學分、評優或是工作機會推薦等方面的激勵政策。
(三)初步實現創業課程學生必修和選修雙軌制以及學分考核辦法,按學生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創業課程學習計劃
試圖將創業相關課程重新定位,根據學生特點及需求增加創業實踐活動,并逐步建立學分獎勵制度。由于增加了實踐教學內容的比重,勢必會帶來創業教育有一定的傾向性;即通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客觀需要,選修一定的創新創業實踐和培訓的學分;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創業輔導或大學生創業比賽的指導,造成教學資源使用與學生學分獲得的不平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以后研究以及課程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嘗試為有需要的學生群體制定個性化的創業課程學習計劃。
(四)突破原有課程設置模式,加強與專業課程的相互滲透
學院可以為積極參與創業活動的學生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專業課程培訓,比如《稅法》、《經濟法》、《中小企業投融資》等課程中整合出與創業實踐有關的章節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重點講解,教師可以將原有理論教學向實務教學轉變;或者在面向全院學生的專業必修課教學的過程中,例如《財務管理》、《貨幣銀行學》等課程適當增加一定課時,結合與創業活動有關的章節進行交叉滲透,相互關聯式教學。便于增強創業課程與金融財會專業其他課程交叉融合,也是金融財會專業創業基礎課程改革的亮點和與其他學院創業課程教學內容設置進行區別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李時椿,常建坤.創業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德山.大學生創業教育[M].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6.
[3]吳曉義.創業基礎[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張越.紅領西服用工業化效率個性化定制[J].中國信息化,2014(Z3).
[5]高依藍,陳宇.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現狀研究[J].創業就業,2016(369):136-137.
[6]林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現實考量與理性選擇[J].繼續教育研究,2016(12):20-22.
[7]沈德艷,程斌.淺談大學生創業行為的影響因素[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6(5):126-128.
[8]王春雅,陶雷,吳孫德,李展堯,吳志蘭.國內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述評[J].價值工程,2017(1):236-238.
[9]王文濤,趙宏,劉榮娟,周余姣.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建設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1):30-36.
[10]張桂杰.大學生創業中的高校協同作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2):136-137.
[11]張斯童.獨立學院創業課程設置研究[J].文藝教研,2016(359).
[12]熊禮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項目培育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6(6):135-136.
[13]汪強,黃小麗.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應用型大學發展互助[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5):31-33.
[14]李丹丹,李劍富.地方高校本科生創業教育課程需求及分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年(5),92-97.
[15]江露露.美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J].世界教育信息,2016(21):20-33.
[16]黃婧.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學園,2016(2).
[17]彭語良.高校創業教育中慕課的鍥入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6(07).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