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盧俊
摘要:本課題從人才需求缺口出發,首先將精英財稅人才界定為高級財稅業務創新人才、高級財稅研究人才、高級財稅行政管理人才、高級公共商務人才以及高級社會活動人才。在探討財稅機關和高校協同培養精英財稅人才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將作為培養精英財稅人才主體的高校在財稅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以及課程內容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針對我國財稅機關和高校在培養精英財稅人才時存在的不足,分別提出了吸收財稅機關人才、鼓勵教師走向財稅機關、教學課程體系開放化、現代化和綜合化以及實踐雙導師制的人才培養制度。
關鍵詞:精英財稅人才;高校;財稅機關;教學體系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財稅治理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培養兼具扎實理論功底和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財稅專業人才,已成為當前財稅專業建設與改革的主要目標。而培養本地化的高端財稅人才將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高校發展必須以地方發展和政策支持為前提。地方高校的本質屬性要求其主動融入地方,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以實現地方經濟和高校教育的“雙贏”(冷慧、張婉音等,2012)。其次,隨著中國產業的梯度轉移,對高端人才有著需求的各類企業逐漸轉移到低成本的中西部地區,或是東部地區的二三線城市。最后、構建地方省屬高校“精英人才”的培養體系,將部分“精英人才”轉變為地方高校的師資來源,其是提升這類高校師資力量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大眾化的教育時代,我們必須重視建立健全省屬高等院校的“精英人才”培養體系。
一、財稅機關和高校協同培養精英財稅人才的現狀
目前,我國財稅機關與高校協同培養精英財稅人才的現狀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人才培養過度重視理論教育,在專業技能培養方面缺乏相關課程設計和訓練,從而導致財稅專業學生較難融入到財稅經濟活動中去,其所學知識與社會活動脫節。
2.財稅機關未能與高校形成良好的創新聯動機制,未能為高校財稅專業學生及教師提供其實踐財稅技能的社會活動基地。
3.財稅機關與高校協同培養財稅精英人才存在短暫性和臨時性的特征,財稅機關與高校尚未與對方形成長期合作的心理期望和實際行動,不利于促進雙方合作的長期化和互惠化。
三、實證調研
本課題以某高校財政學專業、稅收學專業為例,對江蘇省財稅專業人才培養進行調研分析。課題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為大一至大四的財政和稅收專業同學,共發放737份問卷,收回713份,共設置12道單選題目,每個題目有4~5個備選答案。分別從當前財稅專業教學現狀、財稅專業人才需求愿望、財稅教學體系及計量存在的問題以及財稅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四個方面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
(一)當前財稅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對財稅專業教學內容現狀和教學方式現狀的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匯總,在財稅專業教學內容方面,有400多份調查問卷選擇了重視科學教育,重視技術教育的問卷份數不超過100,還有150多份調查問卷顯示財稅專業人才對于當前的財稅專業教學內容并沒有判斷或者判斷模糊;在財稅專業教學方式方面,接近600份調查問卷認為教學方式重視理論教育,選擇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調查問卷僅略超過50份,還有接近100份問卷對財稅專業教學方式選擇了不知道。
(二)財稅專業人才的需求意向分析
從財稅專業人才更傾向于成為哪一種復合型財稅人才,偏好的培養模式以及畢業后的工作去向三個方面明確財稅專業人才的需求意向,對于財稅專業學生而言,成為高級商務人才是其最熱衷的選項,成為高級社會活動人才和高級行政管理人才也是不錯的選項,希望在業務創新方面有所作為的意向最弱;在培養模式偏好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財稅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應綜合課堂學習、基地實習以及實驗室模擬三方面,其中實踐基地實習是學生最希冀的培養方式;對于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意向方面,選擇在財政稅務部門和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工作的意向均較高,選擇繼續深造的意向次之,選擇到金融機構工作的意向較弱。
(三)財稅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該小節對財稅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和計量問題進行分析,將問卷結果進行匯總,在財稅專業人才眼中,現有財稅專業教學體系具有明顯的封閉化、碎片化和模塊化的特點,且在三個選項中,封閉化特征最明顯。財稅專業人才在掌握計量工具方面表現的較差,掌握Eviews軟件的人數較多,廣泛使用的Stata軟件掌握的人數最少,且相當一部分財稅專業人才未掌握任何計量軟件,對比其希望掌握的計量軟件情況,希望掌握Stata軟件的人數遠多于目前已經掌握Stata的人數,希望掌握其他軟件的人數比目前已經掌握其他軟件的人數略多一點,還有接近150人不希望掌握任何計量軟件。
(四)財稅專業教學改革的現實基礎分析
本小節從財稅專業教學改革的視角出發,針對財稅專業人才希望在財稅專業教學中納入的環節以及對實踐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理解進行調研,將問卷結果匯總,財稅專業人才大多希望在財稅專業教學中納入實習環節或者綜合實習、量化分析和財稅事務等綜合環節。此外,絕大部分的財稅專業人才認為實驗教學包含了分析能力、實驗操作以及結合小組實驗和個別實驗,絕大部分的財稅專業人才認為實踐教學包含了崗位技能培訓、產學研合作和實踐師資隊伍建設,其中崗位技能培訓得到了最大的認可。
四、“三三三”育人模式創新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教師走向財稅機關的專業“工匠精神”建議
鼓勵教師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實踐部門,培養教師成為“專業工匠”,不僅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更有利于向學生傳播更為專業化和精英化的財稅專業知識。建議高校與財稅機關簽訂“聯合用人”制度,安排財稅專業教師到其與所教授課程緊密相關的專業崗位上從事財稅經濟活動。并將這一制度規范化、長期化,成為高校培養財稅精英人才的一種有利途徑。
(二)綜合性、開放性、現代化特征的實踐教學體系
打破原有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模塊化、封閉化、碎片化特征,形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現代化特征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而言,可在課程體系中加入社會實踐課程、模擬實驗課程、戶外調研課程等,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有利于學生盡快找準職業生涯目標,盡早開始職業規劃和設計。
(三)實踐雙導師制的培養體系
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并重,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兩大要求,在課程理論導師的基礎上,將實務導師的業務考核、定崗實習等作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使學生能達到“精英財稅人才”的特征,更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樊麗明,王仁卿.為天下儲人才 為國家育精英——山大特色人才培養模式[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21-29.
[2]朱軍.大眾化教育時代地方高校“精英人才”培養思考[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00-104.
[3]朱軍.文科高校學術評價的“形式化”問題及其規范化思考[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5(6):61-67.
[4]朱軍.我國財經類高校“國際化戰略”的問題與改革建議——以財經類高校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6(1):38-42.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 財政與稅務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