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在南坪六院大門右側路口走進去幾步,有個斜斜的梯坎,樹蔭之下藏著全重慶最小的火鍋店,50平米的店里僅有四張大方桌,店名也很直接,就叫“四桌火鍋”。看似漫不經心的店鋪名字,實則暗藏深意:四四方方,“四”從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態度;方方正正,四方桌圍成了一個“正”,就連菜單也是一張方方正正的紙。夜幕來臨,桌上的鐵鍋里熱氣彌漫,一群赤膊男人與打扮精致的妹兒圍坐在一起,鍋內紅湯翻滾,鍋外劃拳聲震堂,世俗的煩躁在燙下一口毛肚之后逐漸式微。夜里十點過了,有客人從梯坎上探頭探腦地走下來問:“老板,還有座位沒得?”“沒得了,沒得菜了”。
備菜有限,是老劉開火鍋館的宗旨。畢竟只有四張桌子,菜備多了,賣不完,第二天的客人就只能吃不新鮮的菜,這是老劉最不想干的事情。4年前的老劉是做展廳設計的,在廣告行業做了20幾年,突然有天一拍腦袋改了行。“四桌”不是老劉的第一家店,拍攝陳坤那部《火鍋英雄》的洞子老火鍋才是。2013年,老劉騰出自己的倉庫,和四個兄弟一起合伙在那兒開了家洞子老火鍋,也就是如今全國都知道的火鍋界“網紅”。大部分分道揚鑣的故事都是從發展理念不同開始的,開業不滿一年,老劉毅然決定退出。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老劉的第二家店——“四桌火鍋”開業了,一切重新出發。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四桌夠小,夠我玩,也玩得起。”不急功近利,要做就做到極致,是老劉潛藏在憨厚外表下的智慧。
四桌沒有讓任何一個慕名而來的食客失望,反倒不斷晾艷著每一位初次到來的客人。底料是火鍋的靈魂,炒底料的大廚是和老劉一起從洞子火鍋出來的兄弟,這道工序不是在廚房里秘密進行,而是把大鐵鍋和火爐搬到店門口。近6小時的翻炒后,十幾種天然香料在上佳的牛油中緩緩蘇醒,進發出的迷人香味總能勾來各路饞嘴圍觀。與四桌惜桌如金的態度和略帶文藝的氣質不同,火鍋本身講究的是大麻大辣,推崇食物的“暴力美學”:腰片切成一指厚,待在紅湯里涮過,再蘸上特調的干油碟,一入嘴,麻與辣便在口腔里瞬間爆炸;“小鮮肉”,是四桌獨創的牛蛙燙火鍋,肉嫩味鮮,欲罷不能;雙椒霸王牛肉是招牌,名字一如四桌火鍋的直白,用小米辣腌制了12小時的黃牛肉,不斷刷新本地人對辣度接受力的原有認知……
除了火鍋味,四桌火鍋更有人情味。生客吃成熟客,熟客吃成朋友。朋友一落座,喊菜單點菜,老劉一屁股坐下來,先自己打勾,旁邊寫個“送”字,招牌菜品首先就送了一大半。眾人驚,老劉笑說:“吃老火鍋就像是交朋友,煮得愈久,口感愈醇,感情就越深嘛。”因為四桌好吃,大家經常去,由于老劉經常送菜,大家又覺得不好意思,但是忍不住又去,還推薦朋友去,周而復始,生意好到不行。最近再一次去四桌火鍋,發現因為去的客人太多,門口也支出來了桌子,變成了十來桌。老劉笑說,這是四桌的2.0版本。
推薦人語
老劉是個頑童,高興的時候會以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書寫為客人訂制的菜單,興致再高一點,還會為客人現場揮毫梅蘭竹菊。燙毛肚和畫國畫,似乎也不那么矛盾。
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南坪六院下行第一路口
最難忘的特點:店的外墻上有四排大字給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小,所以才能做到極致。四桌,惜桌如金。服務低調少數人,只為懂得重慶好火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