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陳志菲
摘要: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作為城市化發展的新階段,新型城鎮化是基于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而提出的城市化新理念。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也是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Ⅲ。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解決大量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社會,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新老市民共享良好的基礎設施、健全的公共服務、優美的環境_引。本篇文章以民運村為研究對象,在村莊規劃過程中,深入貫徹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志在為村民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多點多極支撐”戰略;民運村
一、現狀分析
(一)、區位分析
民運村位于安寧鎮中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區位良好,面積2.48平方公里,東北接和平村,東南靠安寧鎮集鎮,南鄰五堡村,西南與順河村接壤,西靠楊家村,西北接源興村。
南北向的京昆高速和108國道從民運村村域東部穿過,京昆高速西寧高速出口和西昌青山機場與村鄰接,025鄉道分別從村域南部東西向貫通全村,禮太路從村域西部南北向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二)、自然概況分析
民運村位于安寧鎮,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溫涼濕潤;雨量充沛,降水集中于夏季,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
民運村西部為安寧河谷平原,安寧河谷是大寬谷,系四川省第二平原地區,全村地形以平壩為主,平均海拔1500米。
民運村村域內主要有東干渠、復興堰、復龍堰三條水渠。
(三)、產業發展狀況
1、第一產業發展現狀
民運村位于安寧河沿線農產品種植區,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其中種植業以葡萄、水稻、玉米、洋蔥為主: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技術,以增加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和農民收入:畜牧業主要以養殖牛、羊、鵝、鴨為主。
2、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民運村目前第三產業發展比較薄弱,沒有旅游開發項目,村域內有一座清真寺,位于主要村道旁邊,每周一次主麻活動,每年一次開齋節,除此之外,僅有一處農家樂。
二、問題分析
(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城鎮帶動力不強
安寧鎮全鎮經濟增長雖然相對迅速,但是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經濟發展建設資金缺乏,城鎮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對民運村有較強的擴散能力、輻射能力和帶動能力,即“以城促鄉,以工促農”的帶動性不強。
(二)、村域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泄洪系統不完善,宜導致農田被淹,特別是東干渠附近農田受災嚴重,無防洪堤壩,村域內部只有一處泄洪閘,不能達到泄洪要求,泄洪、防洪設施不完善。需建設防洪堤壩。
村內無幼兒園,未通天然氣,污水處理設施暫無,需要完善基礎設施。
三、村莊規劃實踐
(一)、產業規劃
根據民運村村域現狀產業基礎,結合周邊產業發展,依托優勢資源,將產業結構確定為“三軸兩心三片區”的發展模式。
“三軸”:依托村內主要道路形成產業發展延伸軸,主要功能為連接各產業發展片區。
“兩心”:依托資源條件形成葡萄種植核心、優質水稻種植核心。
“三片區”:依托資源條件以及發展規劃形成特色果蔬種植區、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度假區及傳統農業種植區。
1、特色果蔬種植區
依托原有葡萄產業種植基礎,建設以葡萄種植為主的特色水果農業園,利用葡萄特色種植基地發展鄉村旅游業。
2、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
建設優質稻基地和超級稻示范基地,發展綠色有機蔬菜業,結合其特色適當發展農家樂等。依托大棚種植基礎,形成葡萄大棚(葡萄架)種植基地,并于其他傳統種植相結合。
3、傳統農業種植區
主要發展水稻、小麥等傳統種植作物,因地制宜適當發展果蔬產業,同時依托周邊鎮區地理位置優優勢以超級稻為特色發展觀光旅游業,可適當建立農家樂等。
(二)、道路規劃
民運村主要對外交通為G5京昆高速,向北可達成都市,向南可致西昌市:G108國道向北可達雅安,向南可致安寧鎮區,對外交通便利。
民運村村域內道路規劃基本以現狀道路為基礎進行整體改建,結合主要干路網和居民點位置,在村域內形成比較完整的道路系統。連通村道及社道,連通斷頭路,形成村域主干路環線,道路寬度為4-5米。規劃在連片農用田地上新修道路及硬化機耕道,道路寬度為3米,方便農戶耕作。
(三)、基礎設施規劃
民運村內聚居點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現依據提高村莊宜居性、引導村莊增長方向、尊重村民意愿、經濟適用等原則,對民運村基礎設施進行規劃,現規劃完善村委會及配套設施,包括綜合調解中心、綜合文化活動室、人口計生服務室、農家書屋、衛生服務站、活動廣場、停車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完善村域內部的健身廣場,教育設施按照一村一幼的原則在村內新建一所幼兒園,在村內新建衛生所,購物點及公交招呼站以滿足村內居民的需求。
結語:本文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對村莊規劃的部分內容進行了探討,村莊規劃作為獨立的一種規劃存在已久,其內容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等。任何一項村莊規劃只有在摸清村莊現狀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且應立足于村莊獨特的文化脈絡,在村莊規劃的內容上盡可能的滿足村民的需求,力求做到保護村莊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村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