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摘要:結合國家美麗鄉村政策和廣州市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對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概念、內容等進行研究,提出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和策略。以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為研究對象,根據其發展特點提出美麗鄉村三年建設項目的建議。
關鍵詞:美麗鄉村;行動計劃;大崗鎮
1研究背景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國家層面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加快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12年9月,廣州市提出了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工作方案,并于2013至2015年先后開展了三批市級鄉村的試點建設。2015年9月,廣州市委就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作出部署,提出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抓手。通過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真正讓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民生工程。
以此為背景,廣州市南沙區召集要求相關部門和各鎮街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核心工作之一,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新區城鄉統籌發展,為構建南沙新區和自貿區新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2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解讀
2.1概念解析
按照廣州市美麗鄉村辦要求,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是認真總結2013-2015前三批市級鄉村試點建設經驗,列入各級政府的常態化工作,重點謀劃2016-2018“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包括發展路徑、具體任務、目標要點、保障措施等,發揮財政投資的杠桿作用,吸引各類資金投資美麗鄉村建設。在各區重點打在一批特色鮮明的“精品村”和美麗鄉村群。
2.2規劃編制的現實意義
1)是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既是村莊規劃實施策略的延續,也是各級政府美麗鄉村政策執行的載體,直接決定了美麗鄉村的建設水平。2)帶動鎮域社會經濟全面均衡發展、使得城鄉結構更加均衡的重要手段。由政府、村民和社會資本聯合推動,既有實際的投入,又有村容村貌改善,對于消除城鄉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3)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和文化體系建設的基有力舉措。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特色文化旅游、公共服務、農村基層綜合治理相結合,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切實改善農村面貌和發展條件。
3大崗鎮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踐
3.1研究區概況
大崗鎮位于南沙區西北部,美麗鄉村建設范圍為其中23個行政村。大崗鎮區位條件優越,1小時車程覆蓋了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等主要城市,是廣州南拓的重要節點。大崗鎮氣候條件良好、水系資源非常豐富。十八羅漢山構建起大崗鎮生態與景觀核心,洪奇瀝、蕉門水道、大崗瀝與潭洲瀝形成主要生態廊道,密布的河涌與臨水而建的村莊網絡狀有機分布于開闊田園基底之上,適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3.2三年行動計劃目標
1)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重點完善污水處理和道路交通兩方面,達到提升村民生活環境、提升村莊交通可達性。
2)充分調動村民的參與,提升鄉村空間環境:進行建筑立面翻新改造和景觀塑造兩方面,提升村民生活環境和提升村莊環境吸引力的。
3)充分結合政府和村民的互動,營造鄉村旅游經濟:充分挖掘村莊美麗的元素,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經濟來創新村民發展路徑、激活村莊經濟活力和宣傳大崗鄉村品牌。
3.3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策略
3.3.1分類實施
將23個村分為城中村、城郊村、遠郊村三類。
①城中村型:位于鎮區核心區,以建設用地為主。該類型以提升品質為主,重點增加公共活動空間,整治危舊房屋,改善市政基礎設施條件。②城郊村型:位于鎮區邊緣,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該類型以有序發展為指導,重點處理好村莊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展現現代美麗鄉村形象。③遠郊村型:離鎮區較遠,以農業用地為主。該類型以就地完善為主,形成獨立生長的有機體,形成宜居宜游的特色美麗鄉村。
3.3.2分期推進
結合村莊區位、自然資源、發展特征等基本特點,將大崗鎮各鄉村分三年計劃推進。
①2016年:重點建設6個村,靈山村、廟貝村、廟青村、東流村、北流村、客家村。②2017年:共9個村,維毓村、嶺東村、鴨利村、上村村、大崗村、南村坊村、馬前村、放馬村、龍古村。③2018年:共8個村,高沙村、新沙村、中埠村、東隆村、南順一村、南順二村、新圍村、增沙村。
3.3.3重點突出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要點和各村定位,挖掘鎮域資源特色,從全鎮建設層面提出以下重點項目,作為工作開展的主要抓手。
(1)大崗瀝整治:大崗瀝橫穿大崗鎮內的東流村、靈山村、大崗村、廟貝村、廟青村等5個自然村。城鎮段通過重點河道駁岸生態化改造、道路景觀化提升,打造都市濱河休閑觀光區域,提升大崗瀝沿線的城市品質。鄉村段則通過水環境整治、沿河綠道的建設,展現生態自然的鄉村水岸。
(2)十八羅漢山周邊公園升級:十八羅漢山是大崗鎮內重要的自然生態景觀,東流村、客家村、大崗村、上村村、嶺東村等5個村鎮社區環山分布,通過對環山區域公園設施的完善、升級改造來整體提升十八羅漢山區域的生態景觀,推動各村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3)綠道體系構建:大崗東南部具有優良的生態格局,通過大南路打造鄉村慢行綠道,將廟青村、廟貝村、大崗村、東隆村、南順一村和南順二村的鄉村資源整合串聯,沿線配置綠道驛站,結合各村優勢農業資源打造綠道沿線的農產品消費、農事項目體驗。
結語:對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的概念、內容以及實踐探索,總結以下三點經驗,在美麗鄉村行動計劃的編制中應加以考慮。首先,應與相關規劃、相關部門進行協調。需要以具體建設需求為指導,充分摸清與相關規劃和部門的關系,銜接控規、村莊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協調規劃、建設、水務、農林、綠化等相關部門,為項目庫的編制工作提供切實指導。其次,針對不同類型的村,其建設內容和重點應有所區別,保證特色鮮明、重點突出。例如,城中村重點進行村容村貌整治、產業更新等:城郊村重點進行基礎設施的進一步配套完善和休閑農業發展:遠郊村則需要加強公共配套的供給和對傳統農業的完善等。第三,應充分尊重地方文化特色。應在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生態環境,深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內涵。例如,應避免千篇一律的小鎮,或者使用標準化的公園和公共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