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冬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所以,農業經濟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農業發展過程當中,農村耕地利用程度非常的關鍵,更是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然而,在實際當中,由于很多因素,造成農民耕地利用不合理,耕地越來越少的現象發生,對我國的農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本文針對當前農村耕地利用與保護對策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當前農村;耕地利用;保護對策
前言:就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很多地區存在農村耕地利用不合理的現象發生,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利益驅使,造成一些農民開始對土地無節制的開發,在這個過程當中,農民沒有保護耕地的意識,從而自作主張的對土地的用途進行了更改,雖然農民對土地進行了大量的開發,其實從本質上來看,土地資源在不斷的減少,這無疑給我國糧食生產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更不利于農業的發展。
一、農村耕地利用不合理的因素
對于農民來說,耕地就類似于他們的命根子,我國一直非常重視保護耕地的問題,然而,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很多地區的耕地利用不合理,而且這種現象非常的嚴重,這給耕地的利用效率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甚至本身一些土地非常的肥沃,由于人們的不合理利用,從而讓肥力不斷的減少,長期下去,肥沃的土地也變成了鹽堿地,甚至是荒地,這無疑造成耕地資源的大量浪費,當然了,農村耕地出現利用不合理的現象有多個因素:
(一)利益驅使
計劃經濟時代,對土地進行耕種,最終的目的就是能夠種植糧食,然后讓人們能夠吃的飽,然而,20世紀80年代,土地制度發生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執行,農戶進行土地經營時都是自主的,這已經不再是只為了實現飽的問題,更是為了通過耕地種植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由于農民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對土地進行無節制開發,由于一些土地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運用到耕種方面,甚至有的農戶將更高層的土地進行了利用,這無疑給土地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更有的農民將土地違法出售,從而獲得經濟利益,這些現象非常的嚴重。
(二)保護耕地的意識不足
由于農民本身在文化水平上較為缺乏,所以,根本沒有保護耕地的意識,更不知道其中的作用,雖然我國對保護耕地進行了相應法律的制定,然而,由于我國沒有將法律知識進行全面的普及,因此,多數的農民對于保護耕地問題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甚至有的農民根本就不了解。對于更高層土地的使用行為屬于違法行為,農民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大多數的農民認為,土地既然給他們了,讓他們進行耕種,那土地就是自己的,更對土地的使用權及所有權不了解,還有一些農民的耕地沒有進行耕種,而且在進行宅基地的建設時,這從根本上給土層造成極大的破壞性。
(三)監督力度不足
對于耕地的保護問題,我國針對這類問題進行了政策的制定,相關政策中指出,農村土地不是一個人所有,是屬于集體的,在對農村土地進行管理經營以及監督方面,需要村集體進行負責,這也是村集體需要承擔及履行的責任。在監督的過程中,一些農民在使用土地時,對其用途進行擅自更改,應該讓其進行及時的糾正,并且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所以,對于濫用土地的情況應該進行有效的組織。然而,在實際當中,村集體由于對自身的責任并沒有履行,一些農民的行為屬于違法的,對于這些行為,村集體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屬于準許的態度,這樣的監管并不能起到任何效果,如果監管力度不夠,耕地濫用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這給土地可持續發展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二、避免農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對策探究
(一)對土地管理法制進行大力的宣傳
為了能夠讓農民合理的利用土地,應該對土地管理的法制宣傳的強度進行加強,在宣傳的過程中,要對農民群眾作為主要對象,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不僅要讓農民認識到保護耕地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更要讓農民明白保護耕地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更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二)村集體干部保護管理責任意識的加強
農村耕地屬于集體的,村集體的職責就是管理農村耕地,村集體干部是直接管理者,一些農民的行為屬于違法用地,村集體干部最為了解,然而,在實際當中,很多地區干部的力量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國家應該對法規及政策進行相應的制定,對村集體干部的責任進行明確,讓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
(三)地保護執法監察力度的強化
如果發現一些農民在進行耕地的使用時,擅自對土地的用途進行了更改,或者一些行為屬于破壞耕地,應該根據相關的法規政策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有的農民違法行為不嚴重,應該責令將違法建筑進行拆除,然后將耕地恢復用途,如果一些農民不按照規定執行,相關的部門應該聯合組織力量,對其違法建筑進行強拆,并且恢復耕地用途,并且對違法行為的對象責令其負責相關的一切費用。
結束語: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我國在耕地使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國相關政府對于耕地合理利用以及耕地保護問題應該重視起來,并且采取合理的對策,促進我國耕地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