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珍,龐謝輝
(湛江衛生學校,廣東 湛江 524037)
正交設計優化雞骨草顆粒劑制備工藝
劉宇珍,龐謝輝
(湛江衛生學校,廣東 湛江 524037)
運用正交實驗優化雞骨草顆粒制備工藝及配方,并對顆粒進行臨界相對濕度和休止角考察。最優制備工藝配方選用輔料糖粉∶糊精∶甜味劑比例為7∶1∶0.1,干燥溫度為65℃,加入輔料的量與干膏用量比為0.5∶1。該工藝簡單、穩定、可行,適于雞骨草顆粒劑的生產。
雞骨草顆粒劑;正交設計;制備工藝
雞骨草(Herba Abri)為豆科相思子屬植物,主要以根及全草入藥,味甘,微苦,性涼,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作用[1~3]。
中藥顆粒劑是在湯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既保持了湯劑易吸收、起效快等優點,又克服了湯劑煎煮不便及湯液味苦的缺陷,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應用。現開展雞骨草顆粒劑制備工藝研究,為其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雞骨草:市售;糖粉、糊精、甜菊糖甙等均為醫藥級。Y K-160型顆粒機(中南制藥機械廠);T-500型電子天平(常熟雙杰測試儀器);R E-5285A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器廠);D Z F-6090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1.2.1 提取工藝 綜合文獻[4]中對雞骨草總黃酮及總皂苷的提取工藝,將干雞骨草粉碎,過40目篩,得雞骨草粉末。將雞骨草粉末置于500 m l錐形瓶中,加入50%乙醇(料液比為1∶40),于65℃水浴中超聲提取2次,每次20min,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稠浸膏,干燥至恒重,即得雞骨草干膏,研成細粉,備用。
1.2.2 優化實驗 預實驗表明顆粒合格率與輔料(糖粉、糊精、甜味劑)比例、輔料用量(輔料用量∶干膏用量)及干燥溫度密切相關。因此,實驗選擇上述3因素作為影響雞骨草顆粒劑成型的工藝因素,各設計3水平進行L9(34)正交實驗(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
1.2.3 制粒方法 將雞骨草干膏細粉按表1 加入輔料,以70%乙醇為潤濕劑,制軟材,過14目篩制濕顆粒,減壓干燥,過20目篩整粒,待試。
1.2.4 配方評定標準(見表2)

表2 評分標準
1.3.1 臨界相對濕度測定 按藥典算出吸濕率。以相對濕度為橫坐標,吸濕率為縱坐標,圖中兩切線交點對應的橫坐標即為臨界相對濕度。
1.3.2 流動性測定 目前顆粒流動性的好壞主要由休止角(α)
表示,休止角(α)的計算公式為tgα=H/R。
由表1 和表2 可知,影響雞骨草顆粒合格率及配方優化的主要因素依次為:B>A>C,即顆粒的干燥溫度>輔料比例>輔料用量。配方最優的組合為A3B2C1,即輔料糖粉∶糊精∶甜味劑的比例為 7∶1∶0.1,干燥溫度為 65℃,輔料用量為 0.5∶1(見表 3、4)。
如圖1所示,雞骨草顆粒劑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1%以內,以避免濕度過大對顆粒劑質量的影響。
如表5 所示,3批次平行實驗所測得的α值均小于40°,說明顆粒流動性良好,符合生產要求。

表3 正交實驗方案及結果

表4 方差分析

表5 顆粒流動性測定
本實驗運用正交實驗優化顆粒制備工藝及配方,并對成型顆粒進行臨界相對濕度和休止角考察。通過綜合評價,制備雞骨草顆粒劑的最優配方為輔料糖粉∶糊精∶甜味劑的比例為7∶1∶0.1,顆粒的干燥溫度為65℃,加入輔料的量與干膏用量比為0.5∶1。最后通過質檢發現本實驗制備的顆粒劑顆粒合格率、溶化性及吸濕性均符合藥典對顆粒劑的要求。可見,本實驗所建立的制劑工藝具有較好的操作性,適于雞骨草顆粒劑的生產。

圖1 臨界相對濕度測定
[1]陳曉白,莫志賢.中藥雞骨草化學成分及藥理學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07):1781-1782.
[2]Zhang S,Nie S,Huang D,et al.A novel polysaccharide from ganoderma atrum exerts antitumor activity by activating mitochondria-mediated apoptotic pathway and boosting the immune system[J].J Agric Food Chem,2014 (62):1581-1589.
[3]陳曉白,韓余健,許潘健.雞骨草提取物對體外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J].醫藥導報,2009,28(4):418-420
[4]袁旭江,林勵.雞骨草總黃酮超聲提取工藝及含量測定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2,28(5):502-505.
R944.2+7
B
1671-1246(2017)19-0104-02
注:本文系湛江市科技計劃項目(2013A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