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網站11月2日文章,原題:數十億美元垃圾的結束對于中國搖滾樂手來說,我們的垃圾曾是一個恩賜。20世紀90年代前,一些樂隊組合如滾石或U2的錄音在中國都買不到。然而,他們找到了一條途徑——把西方唱片公司丟棄的唱片和磁帶,作為塑料垃圾運到中國。樂迷們再進行翻錄出售,沒有損壞的商品則直接在唱片店出售。第一代中國搖滾樂手把它們當作“黃金”對待。
但是,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西方音樂現在都能在線聽。而我們的垃圾,對自身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來說,已經不再是禮物。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進口國。中國依賴我們的垃圾提取銅、鐵、紙或塑料等原材料,因為回收比生產原料成本更低。這是一個雙贏的戰略,多年來已發展成為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業務。世界垃圾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運往中國,再處理后又部分以商品的形式返回工業化國家。去年,中國僅塑料垃圾就進口730萬噸,價值37億美元。今年夏天,北京通知世界貿易組織,截至年底將禁止進口24種廢物,包括金屬、電子廢料和棉的剩料等。政府稱之為“洋垃圾”,對中國的環境產生了全面的負面影響。未來,北京將進一步邁向更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政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和承諾。
毫無疑問,中國的決定將對西方工業國家造成嚴重影響。許多垃圾出口國其實缺乏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美國,會消費但回收利用少。目前,西方沒有就中國禁令作出反應。可能的選擇是增加自己的儲存和后處理能力,或者減少生產鏈上的垃圾。其他亞洲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國或越南將來可能作為西方的垃圾填埋場。但這只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骯臟游戲”。▲
(作者弗蘭克·澤林,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