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軍 周鴻
摘 要 近年來,村干部職務犯罪多發,既有其本身素質不高,也有制度存在漏洞、監督缺位的問題。本文認為要從規范財務制度、加強法制教育、加強監督以及加大犯罪打擊力度等方面入手,遏制村干部犯罪。
關鍵詞 村干部 犯罪 多發 原因
作者簡介:李少軍,河南省盧氏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周鴻,河南省盧氏縣人民檢察院預防局局長。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153
一、案例
莫某某系某村農民、該村支書莫某的兒子。2013年3月,該村作為貧困村,向縣扶貧辦爭取到了核桃種植“到戶增收”扶貧項目,該村 172戶貧困戶,給每戶補助4000元,計68.8萬元扶貧款,直接支付到農戶“一卡通”上,用于建核桃基地和配套工程。
時任村支書的莫某與村組干部商議,待項目款到位后,將這172名農戶的“一卡通”全部收上來交給村支書莫某,只給每個貧困戶500元,余下的每戶3100元錢取出來由村里統一負責該項目實施。
2014年12月2日,項目款撥付到位后,村組干部向莫某索要農戶的“一卡通”,莫某拒絕交出,后安排其子莫某某將其中169位農戶每戶3100元補助款共計523900元陸續從信用社取出,部分存于莫某某名下農信社賬戶中,在莫某授意下支出102637元用于支付村外欠賬,下余421263元分別存于莫某某名下工行賬戶10萬元,存于莫某某母親名下建行賬戶14萬元,存于莫某某妹妹名下工行賬戶18萬元,相關銀行卡均由莫某某保管。其后莫某父子商議,從挪用的項目款421263元中支取202736.23元用于個人治病及家庭揮霍。2014年4月,莫某因病去世,相關部門多次要求將扶貧款上交,莫某某一直拒絕將這些項目款向相關部門移交。
2015年12月,縣紀委向我院移交該案線索,我院初查后認為,莫某某雖然不是國家工作人員,但其明知是公款,而和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父親相互勾結將公款用于個人消費,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共犯,應以挪用公款罪追究莫某某刑事責任。2016年2月19日,我院對莫某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立案偵查,3月8日將追回的案款42萬元退回村組,9月30日,盧氏縣法院依法判處莫某某有期徒刑1年2個月。
二、當前村干部職務犯罪多發的原因
當前村干部職務犯罪并非上述一例,通過對上述案件發案原因的剖析,結合近年來我院查辦的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發現村干部職務犯罪之所以多發,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村干部普遍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
基層農村干部素質普遍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識淡薄,不少村干部認為扶貧款是國家的錢,自己拿點用點沒啥,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清醒認識,對挪用公款犯罪及相關法律知識更是一無所知。這一點在上述莫某某挪用扶貧款案件中就充分體現出來,一是對于扶貧款的用途,村干部集體商量進行截留,二是村支書莫某和其兒子莫某某在組織多次找其談話的情況下公然拒絕交出扶貧款,用于個人消費,充分體現了村組干部法律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挪用扶貧款的嚴重性。
(二)扶貧項目和扶貧款發放不透明,缺乏必要監督
此案反映出當前農村脫貧攻堅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扶貧款發放不透明,缺乏必要的監督。一是村務不公開,扶貧項目和扶貧款的數額只有村干部知道,群眾不知道,無法給予監督,給村干部貪污、挪用扶貧款提供了可乘之機;二是有關部門對扶貧項目的實施缺乏有效的監督。扶貧項目和扶貧款下發后,是否及時足額發放、是否合理使用鄉鎮政府等上級部門缺乏對其進行跟蹤監督,在村一級的監督機構,如紀檢部門缺乏對村干部監督的勇氣和膽識,不敢大膽進行有效的監督,導致扶貧項目和扶貧款沒有按照規定進行使用。在上述莫某某挪用公款一案中,關于核桃到戶增收項目以及撥付的扶貧款有多少,貧困戶一概不知,無從對村干部進行監督;上級部門只關心扶貧項目和扶貧款撥付到村里,而沒有對項目是否實施進行檢查,如果檢查肯定會發現問題,也就不會出現莫某父子二人一手遮天,明目張膽地截留挪用扶貧款的問題。
(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混亂,給村干部犯罪提供了土壤
雖然現在實行“村賬鄉管”,要求村里的所有收入和開支由鄉財政所設立的專用戶頭管理,但有些村并沒有嚴格照此執行。一是私設小金庫不到鄉財政報賬。一些村支書為了達到侵吞、挪用扶貧款的目的,私設小金庫,開支收入不到鄉財政報賬。為了方便實施犯罪,有的村支書將會計、出納的崗位都換成自己人,或是互相之間有血親、姻親等關系;有些村支書、村主任干脆自己兼任出納,一手收錢、一手花錢,自批自支,花多少錢、什么去向都是一個人說了算。二是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報賬。有些村甚至幾年都不將已經完成的項目工程到鄉財政進行報賬,給村干部犯罪提供了土壤。
(四)對村干部犯罪打擊力度不夠,缺乏足夠的震懾
對扶貧領域的貪賄案件目前基本上做到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但查處的案件數和實際發生的案件相比,查處的還是少數,這客觀上助長了村干部犯罪的僥幸心理。由于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的不公開,導致群眾監督的缺失,許多扶貧領域的貪賄案件沒有被發現,沒有被查處;查處貪賄案件多,查處瀆職案件少,不利于審批、驗收部門加強監管;對虛報冒領扶貧資金用于集體,只作違紀等較輕處理,不能起到震懾作用。
三、對策建議
(一)嚴格規范農村基層財務制度
設立扶貧款??顜?,堵住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漏洞,使其與村里其它帳戶區別開來,確保??顚S茫寤鶎咏M織對扶貧款要及時納入帳務,統一管理,合理使用,將“村財鄉管”制度落到實處,鄉財政要加強監管,對私設小金庫、不及時報賬的村委會要采取措施,對不聽勸阻的,要及時給予黨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二)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對扶貧款管理使用情況要監督到位
村干部要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要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決定,充分發揮村民的監督作用,增強基層工作的透明度,讓群眾有知情權和發言權,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在做出重大決定前,都要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接受村民監督。上級有關部門要定期對扶貧款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核實資金的發放和使用情況。強化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發現村干部有違法違紀的傾向,及時進行誡免談話,進行提醒和批評。要注意發現誘發犯罪的制度管理、外部監督、思想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堵塞漏洞。
(三)加強對村干部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意識
要以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將法制教育延伸至村、村民組、村民,從源頭上遏制農村基層職務犯罪的高發態勢。要加大對農村基層干部法律知識的普及,明確什么樣的行為是觸犯法律的,是堅決不能做的,使其在處理事務前,能夠三思而后行,各司法部門、執法部門應承擔起法律服務責任,主動深入村民事務中,從上到下建立起法律宣傳聯動機制,將對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做到實處,做出效果,從源頭上杜絕農村干部職務犯罪。
(四)嚴肅查處村干部犯罪案件,震懾犯罪
檢察機關要嚴查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形成“不敢腐”的高壓態勢,確保扶貧資金安全。在查辦案件中,要堅持貪賄案件和瀆職案件一起查的原則,既重視查辦貪污、賄賂、挪用公款案件,也要重視查辦瀆職案件;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方針,更加注重查辦發生在扶貧領域的小官巨貪和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要緊盯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嚴肅查辦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形成高壓態勢,形成“不敢腐”的局面。要嚴查發生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五個一批”工程中的職務犯罪案件。圍繞“發展特色產業脫貧一批”,嚴肅查辦在發展特色產業項目中申報、發放、實施等環節發生的虛報冒領、吃拿卡要、挪用特色產業項目款等職務犯罪;圍繞“異地搬遷脫貧一批”,嚴肅查辦在搬遷申報、搬遷資金發放、安置區建設、搬遷群眾就業等環節發生的虛報冒領、挪用搬遷資金等貪賄案件以及在安置區建設中的瀆職案件;圍繞“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嚴肅查辦在退耕還林還草、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中發生的虛報冒領、賄賂、挪用、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圍繞“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嚴肅查辦在改善山區教學條件過程中的貪污、挪用、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圍繞“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嚴肅查辦發生在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領域的虛報冒領、挪用、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