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謝麗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商品種類的日異繁多,聲音商標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作為一種新的商標類型,其注冊和顯著性認定都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商標,也對我國商標注冊審查和商標權保護提出了挑戰,本文試圖通過分析這些問題,提出相關法律建議。
關鍵詞 聲音商標 注冊 法律保護
作者簡介:劉麗霞,燕京理工學院文法學院法學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法、知識產權法;謝麗,成都必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233
聲音商標,是在聲音與特定的商品或者服務來源之間產生固定聯系的商標。聲音商標可以由單一音符或組合形式的音調、樂曲模式、說唱形式、模擬的動物的聲音和吼叫鳴叫聲或其他聲音來構成。它區別于其他的一般普通商標,聲音商標具有獨特的特點,同時,可識別性很強,聲音要能成為商標來注冊和申請,前提條件是其必須具有相當的顯著性,也就是強識別性,這樣才能區別產品或服務的來源。
目前我國商標法中規定了聲音商標,雖然已經可以申請注冊聲音商標,但立法時間太短,相關的立法規定和制度并不完備。此時,就需要我們從各方面去規范和完善立法制度。本文結合我國聲音商標在實踐中的運用,研究聲音商標法律保護制度,從而提出對我國聲音商標法律保護制度的建議。
一、聲音商標的現狀
(一)我國聲音商標的注冊
聲音商標申請注冊的條件,在我國商標法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提交申請的說明;闡明商標的使用方式;提交聲音樣本且其形式應當以光盤為媒介;對聲音商標的描述以五線譜或者簡譜的方式并且附加文字說明,但若無法以樂譜形式描述時,則須以文字表述;商標的表述應當與聲音樣本一致。同時,從商標局核準注冊成功的聲音商標來看,聲音商標注冊申請,應該需要提供使用證據,作為特殊類型的商標,必須要經過使用,商標局才會核準。
從注冊申請聲音商標的遞交情況來看,在世界各個國家或實行相關立法的地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就是圖樣表示法、描述表示法及混合型表示法。據此可判斷我國注冊聲音商標的程序主要使用的是混合型表示法為主,描述性表示法為補充使用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對聲音商標的申請注冊程序有高要求,還要對樂曲等需要表達的聲音用文字性的闡述來表明其要表現的意義。
(二) 我國聲音商標的認定條件
對于本身顯著性的聲音不用提供證據證明,而缺乏本身顯著性的一般性的聲音,則須證明其有第二含義才能夠擁有注冊資格。實踐中的做法是,從整體上判定聲音商標的顯著性,以該聲音是否具有這樣功能為標準:使普通的商品使用者或服務接受者,能夠通過聲音區別企業產品和服務來源。如果歌曲樂譜過長,區分度不明顯,就不能使普通消費者用來區分商品和服務來源,故而就不具有顯著性。
二、對傳統商標制度的挑戰
(一)對商標注冊審查的挑戰
我國《商標法》第8條和我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13條對聲音商標的注冊做出了規定,申請者在申請注冊聲音商標時,需要提供如下的材料:一為樂譜或聲譜(對于一些不常見的聲音無法用符號表示的可以不提供);二為對該聲音須有文字性的描述,包括歌詞、使用方式等必要的描述;三為對該聲音原聲的準確復制,包括錄音等必須完整清晰和可在網上循環播放。
新修訂的《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中也增加了聲音商標審查標準,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而在形式審查中,比如對音樂性聲音商標描述,涉及到譜號、調號、拍號(節拍)、小節、音符、休止符等樂譜知識,這對商標審查人員的專業知識是一個挑戰;在實質審查中,對獲得顯著性,商標局的做法是,發出審查意見書,要求申請人提交使用證據,同時申請人就獲得顯著性做出說明。這個標準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可能導致商標評審機構和法院在執行此規定時自由裁量權過大,造成對法律適應的標準認識不清。如騰訊公司的QQ提示音被駁回案就印證了這一點。
(二)對商標權保護的挑戰
在聲音商標類型放開后,目前我國獲得注冊的聲音商標還不多。已獲準注冊是聲音商標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廣播節目開始曲”、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的“SOFY”等。商標法為聲音商標注冊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對其侵權保護沒有做出針對性規定。根據以往經驗,聲音商標侵權應該表現為聲音商標混淆、偽造他人聲音商標等,但具體的判斷標準沒有細化規定,因此對商標權的保護實踐具有一定挑戰性。
對于聲音的侵權認定主要在于認定其是否相同或近似,認定的主要標準依據可以借鑒傳統商標侵權的認定標準:
首先,以普通公民大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主要是以使用產品者和特定的經營者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一般關注力為判斷依據和標準。不要以專業人士,如專家學者等的觀點為判斷依據。
其次,再對比其主要部分。
最后,考慮獲準注冊的聲音商標的知名范圍,顯著性成為判定是否造成商標侵權的關鍵因素,而此類商標名氣越大,所帶來的商業效益和經濟回報也就越好,這也就越容易出現“搭便車”類的侵權行為。當然對于聲音商標的眾多侵權問題,除了從以上方面的考慮,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吸取經驗。
三、完善我國聲音商標的保護
(一)聲音商標注冊審查的完善
首先在申請聲音商標注冊時,申請人要避免聲音商標的消極條件。如功能性聲音商標不得注冊,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或侵犯他人在先權利的聲音標記不能注冊等。申請者在申請之前,應查清楚申請的聲音商標與某音樂作品是否雷同,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權。創造聲音商標的靈感或許來源于某音樂作品,如果稍不注意,將可能侵權他人的在先權利。所以聲音商標盡量不能太長,不然會有抄襲音樂作品的嫌疑。
其次,完善聲音商標初審公告后的異議程序。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異議人包括在先權利人、利害關系人以及認為該聲音商標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人。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聲音理由包括該聲音不符合顯著性要求、為絕對禁止作為商標使用的聲音、功能性聲音、通用聲音等。禁用聲音中如誤導性聲音以及一些通用聲音等有時也不易被審查人員發現,需要借助社會的力量進行排查。對于異議理由,尤其是對樂譜和聲譜等進行異議的,商標局應當結合雙方當事人所提理由并充分發揮主動性進行審查,借助專家輔助人及專業工具,對該爭議聲音進行深度審查。endprint
再次,建議商標局在商標審查人員中逐步建立專職聲音商標審查員隊伍,對專職審查員普及部分樂理知識,以提高聲音商標審查員的專業水平。同時,對商標顯著性的判斷標準進一步明確。新類型的商標伴隨著企業不斷變化改進的營銷與廣告策略也發生變化,商標法也正在經歷一個演變的過程。通過研究西方國家的相關立法和司法實踐發現,判定商標顯著性應當結合各類因素和狀況。聲音商標的顯著性的判定應將聲音商標的要素、第二含義的取得及有關顯著性的綜合判定方法統籌考慮,實現我國商標的動態發展。
最后,建議完善聲音商標申請的公示程序與檢索程序。聲音商標在申請、表述、保存等方面與普通商標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其在申請注冊程序的各個環節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方案。聲音商標申請注冊后要向社會公示,以方便民眾查詢和監督,這就要求建立公告信息平臺和公眾檢索制度。目前商標局網站上的商標查詢,主要集中于文字、數字、字母等查詢,圖形查詢稍微復雜些,需要借助圖素構成。將來聲音商標的查詢,搜索條件和關聯因素需要更加合理的設計。
(二)聲音商標保護制度的完善
結合商標立法發展,需要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聲音商標保護制度。隨著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和數字技術大量運用,這種新型的商標進入國內市場后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基于市場競爭公平原則、保護消費者和商標權人雙重利益原則、平等原則等,對新型商標進行立法和司法保護。現在許多西方國家和地區都對此類新興商標都確立了相關立法保護標準,承認其在本國的注冊合法性和適用正當性,我國應該多借鑒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司法實踐經驗,完善我國聲音商標的保護。
具體措施方面,可以考慮:一方面完善我國聲音商標的侵權認定。隨著網絡和媒體的發展,聲音商標的數量呈增長趨勢是可以預測得到的。較傳統的可視性商標相比,聲音商標具有更多的優勢。通過網絡或媒體等媒介,聲音商標會越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社會上將不免出現利用他人已經建立起的信譽來宣傳商品或服務,比如假冒他人聲音商標的行為。商標所有人對其聲音商標享有獨占使用和充分支配的權利,且享有禁止他人使用的商標與自己的聲音商標相混淆的權利。聲音商標的侵權認定,判定混淆可能性的理由有:商標自身的強度、商標相似情況、商品或服務的相像程度以及大眾對該商標的認知狀況。在這些因素當中,雖然我們不是以其中的某一因素進行判斷,但是商標相似程度這一因素在判斷混淆可能性上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另外,如果文字商標的讀音與聲音商標恰好相同或相似,就會使消費者產生錯誤的認知。并在侵犯聲音商標權的案件中,被告可能會以無沖突的文字商標進行抗辯。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聲音商標與文字商標的發音相同或近似,且造成消費者的混淆,將構成侵權。
另一方面,建立侵犯聲音商標專用權的救濟。對于已經注冊成功的聲音商標來說,如何維護其權利成為其后續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而面對他人的侵權行為,權利人應當積極尋求法律保護。建立判定侵犯聲音商標專用權的救濟,如果聲音商標被認定侵權,傳統的救濟方式都可以用在聲音商標的救濟上,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等。如果涉及丑化聲音來源的人的形象還會涉及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
除此之外,聲音商標還會遇到一系列與傳統商標相同的問題,相關立法都要逐步發展和完善。相關專家也表明,雖然短時間內,聲音商標無法超越和取代傳統商標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可以預見的是,聲音商標作為新興商標,改變了傳統商標所體現的固有的模式,讓生產經營者有了新的視角,讓消費者有了新的體驗和認知。推動了產業文化的發展,極賦有獨特性的聲音商標對企業的宣傳建設意義重大。對我國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的進步和商標法的進一步發展而言,聲音商標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何煉紅、何文姚.聲音商標注冊保護的域外考察及啟示.法學雜志.2011(5).
[2]余怡然.美國聲音商標保護及我國的借鑒.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3]張云.聲音商標顯著性的認定.中華商標.2015(5).
[4]王建特.試析西方國家的聲音商標注冊條件.金田.2013(1).
[5]李惠嫻.論我國商標顯著性的判定.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4.
[6]郭瑋.聲音商標注冊問題研究.內蒙古:內蒙古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