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專欄
陳斐:博士,武漢理工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Elsevier期刊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編輯,美國陶瓷學會、TMS學會、ASM學會會員。2004年6月和2009年6月分別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得學士、工學博士學位,2007年9月~2008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化工與材料系博士聯合培養,2014年9月~2015年9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系訪問學者。2009年7月至今在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2015年12月至今擔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范學院助理院長。主要研究工作:多尺度、多功能先進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技術與性能評價。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品配套、總裝備部支撐計劃等10項科研項目。已發表研究論文130余篇(SCI收錄8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3項,參加國際會議20余次。
谷林: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2年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啟蒙于我國電子顯微學專家朱靜院士。2005年獲得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導師David J. Smith教授。2006~2009年在德國斯圖加特馬普金屬所與合
作導師Manfred Rühle教授工作期間,首次實現了價電子能量過濾掃描透射電子顯微術。2009~2010在日本東北大學與合作導師幾原雄一教授工作期間,發展了球差校正環形明場成像技術,實現了原子分辨下電化學脫嵌鋰離子的直接觀測。從2010年底起在中科院物理所先進材料和結構分析實驗室擔任“百人計劃”研究員。“優秀青年基金”(2015)獲得者、“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15)和“青年長江學者”計劃(2016)入選者。谷林研究員近年來從事量子材料、功能氧化物材料、儲能材料、納米催化劑的原子尺度結構和電子結構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發表SCI論文3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及Nature正刊9篇,子刊20余篇,影響因子>10的文章1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
曹余良:男,博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主要研究工作是電化學能量儲能與轉換新體系。曾主持了多項國家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領域課題(1項)、973子課題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和軍品配套項目(1項)等。近年來在EnergyEnvironSci、AdvMater、NanoLett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60余篇,引用超9000次,h指數為50,ESI高被引論文20篇。獲批發明專利5項,申請美國發明專利4項。

特約撰稿人陳 斐

特約撰稿人谷 林

特約撰稿人曹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