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
摘要:在新課改這一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同時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誠然,中職語文教學在教育作用的發揮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的教育目標而言,中職語文教育的目的旨在以學生為教育改革之根本,切實轉向職業化的發展方向,并根據當前的教育發展情況適時進行轉變。
關鍵詞:職業素養;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企業日漸深化了對職業化人才的需求。對此,中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出合格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根據這一階段的社會現實將職業素養作為學生培養的重點所在,并最終為企業培育出更多合格型的人才。所以,中職院校在語文教育改革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制定給出更為合理的語文教學模式。
一、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綜合素質較差。
中職院校區別的于其他學校,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從年齡上來看,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小,這也是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較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自制力薄弱,以及叛逆期的共同影響,這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且學習態度不端正,以至于在學習上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歷相對較少以及缺少正確的行為引導和心理素質建設,使其在遇到困難時不知所措,進而產生挫敗感。對于即將面對的社會生活更是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另外,就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大多數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但是就未來殘酷的社會和嚴峻的就業形勢而言,這類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行為規范,因此很難適應社會的要求。針對以上等諸多現實問題,中職院校必須從根本上入手,加強教育改革,以保證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二)語文教學模式不健全
長久以來,受到傳統中職教育方式的影響,中職語文教育在改革上長期停留在固有的教育模式上,且在改革的過程中遇到諸多阻力,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改善。另外,教育部門雖然針對中職教育提出了一些創新措施,但是其結果卻是收效甚微,并沒有將語文教育深入到其他學科當中,其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從根本上說,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職語文教育尚未形成系統的、健全的教學模式[1]。
二、中職院校語文職業化課程改革的途徑
(一)將語文閱讀融入到職業道德培養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語文閱讀作用的發揮可見一斑。語文閱讀給學生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累,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規范自身行為,從而為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奠定重要基礎。
所以,老師可以根據語文閱讀的這一巨大作用以及對現階段學生個性特點的掌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入更多適合學生發展、易于被學生接受,同時還能達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文章到課堂教學中[2]。從樹立學生自信心角度出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素質,在閱讀中端正自身行為,樹立起堅定的信念,切實將語文閱讀教育深入到學生未來的發展當中,實現培養起學生職業素養的教學目的。
(二)從語文作文寫作入手,提升學生的內在涵養。寫作是中職語文教育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學生創作水平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來說折射出的正是學生內在涵養的高低。一篇優秀的作文不難看出學生擁有著健康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對其職業培養的教育也就較為理想[3]。就中職院校的學習生活來說,其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對此,老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實踐,并就實踐活動過程中遇到的事物以及產生的感想記錄下來。或是就擬定題目進行寫作創作。這一學習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最為關鍵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寫作創作能力,同時對于提升內在涵養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為了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內在素質,教師可以根據現有的社會現象作為切入點,要求學生對此展開寫作,最后根據學生的寫作內容進行學生內在素質的分析,并有針對性的制定出科學性的培養方法。
(三)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加深了對人才的需求,尤其在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今天,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兼具職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但就這一階段的中職語文教育情況來看,其教育模式很難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絕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育上仍然圍繞著教科書開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職業素養的提升,限制了學生職業思維的形成。
就這一現實情況,中職院校在開展語文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意識到未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當前教育模式的弊端,從而逐漸將注意力轉向對學生素質的教育上,在不脫離教育大綱的前提下充分轉變教育方式,將素質教育列作為教育的第一要務進行開展。全面分析當前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方向,從而在語文教學中更好的為學生做出職業化的指導,完善語文教學發展,充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為祖國和社會輸出更多具備職業素養的專業型人才。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職語文教育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只有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全面實行教育改革,認識到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上面,才能充分滿足學生未來的發展。并適時的根據時代發展做出調整,使語文教育改革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保證中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同社會進行有效對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參考文獻:
[1]李菁. 探討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 赤子:上中旬, 2015(13):312-312.
[2] 房軍玲. 試析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5(1):162-162.
[3] 周香華. 基于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5(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