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立棟
摘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則是工程規劃、設計與建設前期的一項必要工作,為人們提供風險規避和預警依據。本文主要分析了,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在評估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因素。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存在問題;主要方面
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面臨的問題
簡單地說,“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工作就是確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范圍、內容、現狀等,結合測量數據和評估方法,真實地反映出地質災害的危險程度、劃分危險等級,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地質災害危險防治方法;國土資源部2004年頒布的《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中,對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做出了總結,包括泥石流、崩塌、塌陷、裂縫、沉降、滑坡共六類;同時,也對“地質災害”做出了科學準確的定義,即泛指自然產生或人為誘發之下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質現象。當然,這一定義存在一些局限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定義,認為“地質災害”還應該包括“可能造成的損失”這一意義范疇,因此更應該強調預防問題。
第一,認識不足。結合建筑行業而言,作為國名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也是地質災害影響較大的產業。但建筑單位在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過程中,往往將其視為一個次要流程、環節,為了節約成本一般應付了事。也恰恰是這種缺乏認識的態度,造成評估報告弄虛作假、漏洞百出,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第二,重視不夠。市場經濟環境下,建筑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會不斷地壓縮成本,安全問題重視不夠的情況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容易出現胡編亂造的現象,現場地質勘察也走走形式。例如,模仿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編寫大綱的模板,復制、粘貼一些材料,修改一些數據,與建筑用地的實際地質情況嚴重不符。可想而知,如果卻是存在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而危險性評估報告中沒有提出,必然會造成更大的投資浪費,甚至會出現人身傷害。
第三,研究較少。現階段,我國在地質危害危險f生評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大多局限于建設用地范圍,其他方面很少關注。這種缺陷嚴重忽視了地質災害的紐帶效應,無論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引起,地質災害問題是一個整體性、綜合型問題,如在建筑用地意外的山坡大肆施工、破壞植被,就容易引發泥石流或滑坡,對建筑工程項目產生間接性地質災害威脅。此外,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史記錄,缺乏動態性和周期性的觀察,判斷標準也過于主觀,危險性劃分有大、中、小三個等級,不足以科學地進行描述。
第四,監管欠缺。盡管近年來我國頻頻發生地質災害現象,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但從建設用地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發展觀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其中監管缺失要擔負很大責任。一些投資者、建筑單位以及地方政府,為了加快建設速度,往往采取“先動工,后評估”的方式,甚至工程竣工之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還沒有做完。
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應注意的主要方面
2.1評估工作級別及界定范圍方面
我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主要依據目前缺乏全國統一的技術規范,除了1999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之外,此后還出臺了多部相關的法令、文件,以及地方出臺的解釋文件和工作細則,由此造成工作收費標準不統一的現象,技術水平無法保障,市場發展較為混亂。
因此,評估工作在地質災害危險性級別方面,不能僅按照某一項標準。除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結合建筑用地的特點、現實情況、客觀類型等,將所有的危險性要素都考慮在內。同時,在界定范圍上,不僅包括建筑工程區域,評估范圍要擴大到非建筑區域的一定區間,如方圓500-1000米,甚至更大范圍。
2.2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方面
地質環境的復雜程度評估是危險性評估的前期工作,一般來說,地質環境復雜程度越高,存在的隱患也就越多、危害也就越大。在操作中,應該注意結合實際工程情況,從地質災害的氣象環境、水文環境、地層巖性、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出發;但同時,地質環境的復雜程度并不足以給出地質災害危險性的應用數據,因此可結合這一直觀過程來預測評估。
所謂“預測評估”,就是在充分了解地質環境復雜程度的基礎上,對災害的可能性、危險性、預防性進行分析,尤其是工程建設可能引發的危險性(人為誘因),加強對施工規劃和工程布局的審查;當前,可利用軟件信息技術模擬建筑工程對地質的影響,從而做出更合理的判斷。
2.3地質災害危險性防治措施方面
由于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和不可抗拒力,一旦發生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現象,人類很難提供有效的解決手段。因此,地質災害危險性防止的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避讓和治理相結合”,一方面實現地質環境的保護,另一方面,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在具體防治措施方面,應該注意不同危險性的分段預防,例如,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地質災害區域重點預防,采取“諸點、諸區域”的防治模式。此外,還應該從多個方面加強項目工程建設中人員規范性,例如,對參與建設的各方人員加強資質審核,強調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不同部門的配合,加強信息溝通,一旦出現地質災害危險征兆,可以做出快速反應。
結束語:客觀上說,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自然界,具有較大的偶然性和不可抗拒力。然而隨著人類社會范圍擴大、經濟高速發展、工程建設項目不斷增加,地質災害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也越發密切。尤其是各類工程項目建設中存在不合理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的情況下,也存在人為引發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本文中針對當前我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進一步提出應該注意的若干方面,以促進這一工作更好的開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