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喆++何鵬飛

摘 要:對電視這一平臺型傳播媒介而言,電視軍事節目從生產到完成整個傳播過程,肩負著為民眾傳遞軍事知識、軍事情況的責任,又承擔著國防教育、國防動員,為公民普及黨和國家軍事方針、政策等義務。相比短、頻、快的軍事新聞信息,軍事專題欄目可以通過更長的時段,講好生動的軍事故事、深入開掘事實真相。作為廈門電視臺唯一一檔軍事類專題節目,《軍情全球眼》其使命就在于為受眾提供有思想、有價值、有共識的軍事知識。欄目開播運行5年來,通過探索并實踐親民化路徑,更好地激發了受眾對現代軍事科技、國防展議題的認識,為提高區域內國民國防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軍事節目;親民化;風格定位
中圖分類號:G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0-0137-03
一、問題的提出
《軍情全球眼》是廈門市委宣傳部國防教育處和廈門電視臺重點打造的軍事專題節目,也是國內副省級城市頻道中,首個開播的軍事類專題節目。從2013年3月9日播出到現在,在沒有相關欄目可供學習借鑒的情況下,通過實踐創新,開播第一年平均收視率就高達6.2%(初定收視率任務為0.8%)。其中,《珠海點兵之吉祥三寶——從電影<狂怒>解讀我國主戰坦克》的單期收視率最高,達到11.28%。不同于其他電視媒體即時的軍事新聞報道和軍政信息服務模式,《軍情全球眼》從開播時就定位為軍事專題,賦予了欄目深度解析軍事、提供軍事服務的功能屬性,通過分析當今世界的最新軍情動態,關注最新最熱議的國際軍情話題、縱覽各國軍事,揭秘全球局勢。
結合特定的時間節點,《軍情全球眼》還推陳出新打造出了有影響力的系列專題?!兑粋€人的甲午系列》《珠海點兵系列》《福建抗戰記憶》(共兩季)、二戰勝利七十周年特別節目《起點與終點》、解放廈門專題《紅旗越過鷺江之決勝廈門島》《風展紅旗第一季起點》《風展紅旗第二季會師》等,都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這檔每周六晚20:30播出時長為25分鐘的軍事專題節目,最大限度發掘解讀資深軍迷、普通受眾應知需知而未知的議題,致力尋求內容創新,讓節目和受眾“同頻共振”,有共識、有對話、有溝通,用“以人為本”的政治遵循和理論基礎,欄目運營理念上不斷調整優化,用“親民化路線”實現了傳受互動的“最優解”。
二、《軍情全球眼》的親民化路線
《軍情全球眼》的播出平臺為廈視二套和廈門衛視頻道,節目受眾不僅是閩臺兩地,收視范圍延展覆蓋了國內九個省市。受眾廣泛的同時,也意味著受眾的地域差異、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造成“眾口難調”的情況。從受眾心理的角度而言,受眾對軍事類節目的“消遣性”往往大于“實用性”,一味地宣傳教化難免形成呆板無聊的刻板印象,因此,具有普適性的“親民化”路徑,不僅是觀眾和節目存在的“最大公約數”,同時也是節目在收視率、市場份額等指標上更進一步的有效舉措。
1.“組合式”親民化選題為基礎
選題在電視專題節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整個電視節目完成的全流程中,節目選題的篩選、確定、設計是基礎也是先決條件。《軍情全球眼》雖然為周播專題節目,但選題仍然把時效性原則,作為親民化路徑的選擇內核,在突發新聞事件中選取相應的軍事角度,以期用最短的時間節奏進行深度解讀,達到最快的播出實效。比如,2013年的“720首都機場爆炸案”,欄目組邀請事件親歷者到演播室接受采訪,來解讀城市反恐與CQB室內近距離格斗等問題,為民眾的安全生活環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從熱播的電影、電視劇,如《007》系列來解讀邦德不同的武器與裝備特點,從熱播電視劇《太陽的后裔》里談海外維和部隊的組成類型和具體職責,結合電影《智取威虎山》還原真實剿匪行動中的故事,借助史詩電影《斯大林格勒》展現二戰中最慘烈的城市攻防戰是何面目,并解讀其中的軍事元素。這個在節目初創時命名為“軍事大本營”的節目版塊,在每期欄目中屢屢達到該時段的收視率新高,欄目組最終把這個8分鐘的版塊,做成了整檔節目的“樣板”,也促使欄目至今都秉持著實效性、專業性兼具的特色。
用選題的親民化,讓節目的表現力、感染力、傳播力、影響力上,有了更好的規劃設計,也讓節目的質量更加穩定,給觀眾提供多樣的思考、多重的感奮和多元的角度。比如,2013年5月11日播出的《中印兩軍就邊界“帳篷對峙”》,在欄目中第一時間進行了深度解讀,讓普通民眾了解事件背后的秘辛;又如,2015年12月5日播出的《長征五號火箭究竟有多“神”?》,通過輕松的語言解讀方式,勾連起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中國航天“巨無霸”的前世今生。這些既需要緊跟軍事熱點,大篇幅、長時段、實效快地去深度解析當前軍事信息、提供軍事服務,也即“時間親民”的具體體現。而在元旦特別節目中,《軍情全球眼》則結合普通百姓與城市反恐這個話題,邀請本臺的主播、記者群體,和真人CS俱樂部的指導員們進行戶外實戰對抗,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解救人質的反恐行動,《模擬真實戰場——反恐作戰》節目分兩期播出后,讓受眾加貼近和了解反恐防暴的意義所在,這樣的選題在形式上的親民化,同樣對欄目品質大有裨益。而結合“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長征勝利八十周年” “建軍九十周年”等重大紀念日節點上,欄目組更是克服重重困難,在日常節目的選題上也更多偏向于弘揚軍事主旋律、謳歌軍民真善美的角度。
《軍情全球眼》力求“期期精品”的開辦思路,也引起了觀眾極大的反響,通過來電、來函、網絡等渠道,舉辦線下軍迷活動,反饋節目的效果,促使欄目在選題規劃與設計上,把節目質量控制體系貫穿于節目生產的全過程。日趨多元的題材深度挖掘,使節目整體上更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也更促人思考發人深省。
2.多元的節目呈現方式為依托
《軍情全球眼》的節目制作,最終呈現的內容中實地拍攝素材占了很大的比例,盡可能地使用一手素材,是受眾保持收視的“新鮮感”的一種方式。但軍事節目中,包括軍事裝備、軍事現場等在內的環境,往往囿于多種因素制約,實景拍攝的條件的大打折扣,或根本無法抵達現場。《軍情全球眼》突破這一內容生產瓶頸的方式,就在于引入后期制作中的虛擬現實技術。在電視領域的技術層面,借助虛擬手段能讓電視傳播技術,調動受眾原始的試聽感官,獲取豐富多彩的感覺信息,這種“沉浸式”體驗也符合觀眾的心理期待,有助于更好地接受、吸收、反饋節目內容和節目效果。依托三維圖形圖像渲染引擎,在本臺技術部門的支持下,《軍情全球眼》實現了虛擬現實技術在節目中的具體應用。范圍廣、頻次高、時段長、戰線廣,虛擬現實技術在軍事節目中按照編導的創作意圖,展現出虛擬與現實的浸入式、互動性。對于受眾而言,武器裝備、戰場復原、戰事環境再造等等,帶來的不僅是強大的視聽感官刺激,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對于欄目本身而言,搭建求新求變的虛擬現實系統,提升了節目品質,也為本臺其他欄目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提供了參考依據。endprint
軍事類節目通告虛擬現實技術提升內容品質,在國內并不鮮見,尤其是深圳衛視的《軍情直播間》和鳳凰衛視的《軍情觀察室》這兩檔節目,技術成熟形式多樣讓節目有較好的口碑?!盾娗橹辈ラg》號稱“采用中國電視界最先進的視頻技術”,其打造的全三維虛擬演播室,讓后期包裝手段達到酷炫震撼的視覺效果;以評論見長的《軍情觀察室》,同樣是在虛擬演播室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廈門臺的《軍情全球眼》,除了借鑒上述兩檔軍事節目在虛擬演播室的板塊呈現,還嘗試在節目全過程的形式和內容進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實現節目的創新。比如,《風展紅旗》第二季的《智取臘子口》中,節目組實地踏勘轉戰四川、甘肅、寧夏等地,積累的大量實景素材,為節目最終呈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具體到主持人的演播室錄制環節,既要凸顯臘子口的軍事戰略地位,同時要表現出“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地理特征,主持人開場勢必要和地理環境相連接,才能更好地展現出紅軍長征途中,智取臘子口所面臨的重重困難和大無畏精神(如圖1所示)。山隘口、流水湍急、敵人重兵、智奪天塹,在虛擬現實技術這個環節中的作用,也就能最大程度上釋放出動態的視聽強勢,欄目通過虛擬演播室視覺包裝上的突破和變革,預期的炫麗效果優勢越發明顯。而包括在軍事節目中表現的武器裝備虛擬現實,同樣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展示,讓觀眾有更加直觀的感受,也讓欄目本身更具傳播力。
圖1 虛擬現實技術在《智取臘子口》中的應用
3.節目嘉賓的大眾視角平民話語
在內容設計與呈現上,筆者通過內容分析方法得出,國內大部分軍事節目中都有嘉賓,或以主持人身份參與節目主持,或以評論員身份進行深度解析,這就使得嘉賓在多樣性和權威性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如果單純追求點評嘉賓的權威性,那么權威性、嚴肅性有余,而活潑性、多樣性往往不足。按部就班地完成,只能造成同類節目、話題的嘉賓及言論同質化?!盾娗槿蜓邸贩雌涞蓝兄澞恐鞒秩伺c嘉賓的互動較為頻繁,這既是專題類電視節目豐富傳播形式的常規方式,也是“政治家辦臺”前提之下“開門辦欄目”的一種有效舉措。在演播室這個方寸之地,受邀的節目嘉賓與主持人一起參與節目的錄制,尤其是在相關的軍事議題上,嘉賓可以通過補充相關信息,或對某些事實進行補充佐證,以此增加整個欄目互動性、真實性;此外,符合宣傳規律的話語,主持人不能說、不便說的相關言論,讓嘉賓對專業問題做出專業性解釋,借助嘉賓這個“第三者”在大眾傳播媒介中的信息傳遞,也能促進節目的權威性。
《軍情全球眼》要破除專業性強宣教味濃的桎梏,做到受眾“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兼顧,造就了一批嘉賓另辟蹊徑的即興發揮,能為節目起到“抖包袱”的作用,增加節目的趣味性,消解軍事節目權威性背后的過于嚴肅呆板。節目依托廈門大學軍事教研室的智力資源,在國家安全、軍事戰略、軍兵種戰略、外國軍事、國防和軍隊建設等領域,展開了許多議題的探討,成為廣大觀眾了解軍事相關信息的“智囊團”“思想庫”“信息源”;不僅有軍事學的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分析,《軍情全球眼》還有一大批嘉賓是軍事愛好者群體,他們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軍事素養,熟悉部分武器裝備、軍事歷史,在軍品研究探討、熱點軍事問題方面,熟練地進行個人意見和觀點的表達與交流;還有請進演播室的部分軍事“小白”,他們在軍事知識、國防知識可能一片空白,但軍事節目信息溝通、傳遞知識“涵化”作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讓更多的軍事“小白”,通過循序漸進來學習和掌握相關軍事知識。開放包容多樣的節目嘉賓群體,構成了《軍情全球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節目嘉賓選擇模式,這也促使節目本身更具大眾視角和平民話語。
4.主持人塑造鮮明風格“自帶IP”
軍事節目有其特殊的屬性,牢固樹立人文關懷理念,是促使其傳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徑?!盾娗槿蜓邸返膫鞑r值通過選擇性的設置議程來體現,反映到“最后一環”的節目主持人身上,就是在專業性、理性、建設性維度,做信息和受眾之間有效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把豐富的軍事節目元素展現給受眾。筆者作為《軍情全球眼》欄目的編導兼主持人,團隊成員每期節目的生產到完整呈現的所有環節,都需要“過一遍”。這樣的采編播全流程,促使筆者在節目最終的錄制過程中較為熟稔播音和主持規則、規范。不論是配音解說還是現場錄制,主持人通過語言的溝通完成電視節目的最終播出,參照受眾個體而言,事實上是完成了從主持人到受眾這一點對點的傳播,這樣的人際傳播模式顯得更為“直接”,也更容易讓觀眾記住欄目、記住主持人。
具體到節目錄制的主持環節,長期從事軍事節目讓筆者不斷提升個人的政治素養、軍事素養,能獨立地對軍事史實、軍事理論、軍事技術等發表個人的認知和價值判斷,這些都體現在錄制文稿當中,軍事素養也幫助主持人在受眾中確立了一定的權威性。而通過主動學習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新形式,主持人也更多的使用合理的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如聲調、音韻、節奏、神色、手勢、姿態等),從而讓節目更易被觀眾所熟悉、了解、認同,主持人作為軍事欄目的核心地位也進一步突出,在某種程度上,漸漸形成了“觀眾因主持人而看”“主持人因欄目而在”的傳播形態,主持人本身就有鮮明的可識別性,成為了欄目的有形符號。主持人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節目主持素養,構建起了個性形象,也有助于欄目的品牌化。
三、結 語
在廈門臺對電視節目的綜合考評中,除了社會效益這一不變的首要目標外,節目在區域內的市場份額、收視收聽率等“硬指標”,從另一個方面決定了節目的存廢。這其中既有電視節目制作成本的考量,也有市場環境對節目的反饋,也就是說,從市場經濟環境下電視節目的運營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好節目不一定有高市場份額、高收視率,但低市場份額、低收視率的節目,一定不是好節目。《軍情全球眼》在開播五年來,在這兩項指標中,始終位居本臺專題類節目的前列,在省市新聞獎系列中,獲評“新聞名專欄”等諸多獎項,鞭策制作團隊更有責任和義務,為區域國防事業的發展提供內容價值、傳播平臺,致力于為軍民政治、文化修養的提升,培養全民國防意識,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和高效的傳播途徑,《軍情全球眼》在本省范圍內的軍事專題類電視節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保持“親民化”的創作理念,在表現形式、受眾定位、傳播渠道、傳播者素質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創新,也為今后同類電視軍事節目的發展,提供部分指導性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 陳海洋.遵循傳播規律.滿足時代需要——關于新時期電視軍事節目定位的探析[J].電視研究,2002(9):25.
[2] 林暉.新聞報道新教程:視角·范式與案例解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0.
[3] 楊洪濤.中國軍事電視節目30年縱覽[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4):15.
[4] 趙志剛.軍事電子媒介新聞傳播[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1(7).
[5] 石長順.電視專題與專欄——當代電視實務教程(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6] 李波.積極構建軍事電視節目研發體系[J].軍事記者,2016(8):15.
[7] 王文湛.我國軍事電視欄目發展的現狀研究[D].北京大學,2013(6):01.
[責任編輯: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