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江
摘 要:為了確保變電站開發活動的有序進行,滿足不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電力資源使用需求。文章以變電站土建筑施工質量控制為研究核心,結合施工案例對土建工程進行分析,從多個維度出發,以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控制為重點,采取多種方式,實現土建施工質量的提升。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形成現代化的變電站土建施工質量控制體系,形成基礎倒角施工、基礎階段施工以及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合理化控制。
關鍵詞:變電站;土建施工;基礎倒角;施工質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1.105
1 變電站土建工程特點與施工質量控制分析
變電站土建工程技術含量較高,在實際操作跌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精密設備與裝置,對于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有著較為嚴格要求。同時變電站工作環境較為復雜,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特定的施工環境,減少環境因素對于變電站土建工程施工活動的不利影響,增強變電站的環境適應能力,滿足電力網絡開發過程中對于布點工作的客觀要求。對變電站土建工程特點的全面分析,為后續施工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土建部分施工作為變電站開發建設工程的核心構成,其在變電站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使其成為影響變電站開發建設項目整體質量、建設周期以及成本投入的關鍵性因素。土建部分施工的質量更是直接關系到變電站相關設備的運行狀態。正是由于土建部分施工在變電站開發建設中承擔的重大作用,才要求施工企業以現有技術條件與管理手段為基礎,對土建部分施工進行質量控制,促進變電站開發建設的順利實現。
2 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所遵循的原則
(1)必須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要充分體現科學性的原則,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對變電站開發建設的主要流程、土建部分施工技術要求以及質量控制的重點進行細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能夠滿足實踐的使用要求。
(2)必須遵循易操作的原則。由于變電站大多位于室外,使得變電站開發建設環境較為簡陋,難以實現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的細致處理與操作。為了適應這一現實狀況,變電站在進行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的過程中,就要盡可能的增加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的容錯率,減少外部環境對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活動的影響。
3 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方法
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方法的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施工管理人員立足于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特點,在相關理論原則的引導下,以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控制為研究重點,從多個維度出發,形成現代化的施工質量控制體系。
3.1 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控制
變電站在進行設備施工的過程中,由于基礎直棱角為90°,在實際安裝過程中,容易造成直棱角的脆裂、剝落以及壞損等情況,對變電站設備的使用性能帶來不利影響,現階段普遍采取倒角技術用于直棱角的施工。為了有效增強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施工質量管理人員以科學性原則為基本框架,對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控制活動進行全面分析,從基礎倒角施工技術的材料選擇以及施工流程進行質量管控,以期滿足變電站土建施工環節對于基礎倒角的客觀要求。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過程中,主要使用木線倒角材料以及塑料倒角材料兩種,兩種施工材料在材料強度、耐久性以及成品率等方面各有優勢。例如木線倒角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變形、安裝難度較低等特點,塑性倒角材料雖然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變形且材料強度較差,但是其成品率較高,可多次使用,使用成本較低。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員在進行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材料監管的過程中,根據施工活動的實際情況,對施工材料的類型以及用量進行合理化選擇,確保施工材料滿足基礎倒角施工活動的客觀要求。在對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工藝控制的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對基礎倒角施工流程進行梳理,從過往情況來看,由于缺少基礎倒角施工經驗,施工人員對于倒角施工基本流程以及技術工藝的認知存在不足,難以真正發揮施工技術優勢,推動變電基礎倒角施工活動的有序開展。由于針對這一情況,施工管理人員在進行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控制的過程中,吸收國內外基礎倒角施工活動的有益經驗,對倒角施工流程進行確定。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從采取設備基礎墊層測量放線—設備基礎墊層模板安裝—設備基礎墊層混凝土澆筑—設備基礎鋼筋制作安裝—設備基礎模板安裝—倒角線安裝—混凝土灌注—倒角線拆除的基本流程。通過對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流程的梳理,降低了施工質量控制的難度,實現變電站直棱角施工操作的順利開展。從具體環節來看,施工人員對于豎向倒角以及水平倒角的拼接處理,為了保證拼接效果,可以采取45°的切割技術,最大程度地增強拼接縫的整體性。在倒角線安裝的過程中,則需要根據木線倒角材料以及塑料倒角材料的材料特性,對倒角材料的施工手段進行調整優化,例如變電站基礎頂面在進行木線倒角材料的安裝階段,需要使其高于頂標高1mm,為后續混凝土澆筑、養護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在進行倒角混凝土澆筑之前,施工人員需要對倒角模板內進行必要的清理,清理工作完成之后,使用小型振動棒,采取15-20s的振搗頻率,對灌注混凝土進行振搗處理,以防止混凝土出現離析,提升混凝土灌注質量。從變電站基礎倒角材料類型、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方式等幾個層面入手,進一步增強了變電站基礎倒角施工質量控制的水平,實現了倒角施工的有效性。
3.2 變電站基礎階段施工質量控制
變電站基礎階段施工通常涉及到大體積混凝土地澆筑,在進行基礎階段施工質量控制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混凝土的連續澆筑,減少意外情況對于基礎階段混凝土施工活動的影響,實現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可以進行對施工流程進行進行梳理,采取必要的操作規程:
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基礎階段施工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同時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做好必要的應急處理,對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水資源、機械設備以及混凝土原料進行充足供應,應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的停水以及設備故障等突發情況。對于基礎側面模板,使用螺栓對拉施工方式,以此增強基礎結構對于側壓力的承受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對拉螺栓的直徑與間距進行計算,充分發揮其支護作用。通過上述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變電站基礎階段施工質量控制活動的有效性,滿足現階段我國變電站項目對于土建施工質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3.3 變電站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變電站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對于提升主體結構的使用壽命以及安全性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進行施工質量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對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確定。通過對砂、石的含水率進行分析,以期來保證配合比能夠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例如新疆某市某變電站工程設計規模為電壓等級110kV、10kV兩級,主變壓器終期為3x50MVA,取用4x4800Kvar電容器進行電容補償。該變電站通過這種方式,營造出良好的變電站施工環境,使得各項電力設施滿足區域電力工作的客觀要求。為了實現該變電站土建施工與電力設施建設的有效銜接,針對于電力體系的設計技術要求,在進行土建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著力進行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使得變電站形成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能夠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同時對混凝土強度進行測定,測定周期為28天,確保混凝土強度滿足變電站施工的客觀要求。
4 結語
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活動的開展,提升了現階段我國變電站開發活動的有效性,確保變電活動的順利進行。為了推動變電站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活動的順利開展,文章全面分析變電站土建施工的特點與質量控制的重要性,以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為基本框架,從變電站設備基礎倒角的質量控制入手,逐步形成土建部分施工質量控制體系,實現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包雯莉,陳海濤,朱張濤.35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工程[J].華東電力,2014,42(09):41-43.
[2]李濱,王亞龍.基于多級可拓評估法的變電站建設項目功能效果后評估[J].電網技術,2015,39(04):1146-1152.
[3]李玉潤.變電站土建設計中結構安全性及耐久性能分析[J].中外建筑,2014(11):128-129.
[4]王琪.關于變電站土建建設工程施工要點及質量管理的探析[J].建筑工程與技術,2015(10):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