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秀
摘要:對于初中生而言,升入初三后就要開始一個全新學科的學習了,這個學科就是化學。由于剛剛接觸這一學科,部分初中生有可能不知道該如何學習化學,進而造成初中生不喜歡化學這一學科,甚至放棄對于化學的學習,所以讓初中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十分重要。本篇文章將根據化學的學科特點,指導初中生正確的學習化學學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為初中生將來對化學學科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方法;趣味性
一、注重課前預習
初中化學的主要內容是一些基本概念與理論以及相關基本化學反應類型的介紹,目的是讓初中生對于化學學科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讓初中生對化學學科產生好奇心,推動學生對化學學科的進一步學習。想要學好化學,初中生要做到在教師上課之前做好預習工作,提前熟悉課本內容,清楚自己對那些知識點存在疑問,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在聽課時更加有側重點,并且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提高聽課的效率,還有利于初中生自學能力的提升。正確的預習首先要通讀全文,了解課本的及基本內容,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在課堂上,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聽講。除此之外,在預習時,初中生要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聯系起來,構成知識網絡,以便于初中生能夠系統的掌握化學知識。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能夠降低化學學科的學習難度,讓學生能夠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對初中生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初中生在現象化學時,熟背元素周期表是基本要求,通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根據我們熟悉的元素所具有的相關化學性質對我們不熟悉的元素的化學性質進行猜想。課前預習對于初中生進行化學學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二、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化學感興趣能夠提高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保持學習化學的熱情。化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化學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可以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比如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含乙醇飲品,醋、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在化學中醋里面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食鹽的化學名稱是氯化鈉,燒水的水壺用久了里面會有一層白色的水堿,被人們稱為“水銹”或者“鍋垢”,其實水銹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一些難溶于水的物質在溫度增高時,會降低它的溶解度,因此這些物質就沉淀在水壺底部了,如硫酸鈣等,此外,一些溶于水的物質隨著水溫的升高發生了分解反應,生產不溶于水的物質,這些物質也是水銹的組成成分,比如酸性碳酸鈣、酸性碳酸鎂等受熱分解后生成碳酸鈣、氫氧化鎂等沉淀物。那么如何除去這些沉淀物呢?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水銹的化學成分,那么初中生可以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除去水垢。鹽酸除水垢法:在水壺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等待幾分鐘,水垢就被除去了,這個方法的化學原理是鹽酸與水垢中的難溶于水的物質(碳酸鈣、碳酸鎂等)通過化學反應生成能夠溶于水的物質(氯化鈣、氯化鎂等),這樣一來就將水垢除去了,用這個方法除水垢時,要注意反應時間,避免鹽酸溶液與水壺直接接觸,因為鹽酸酸能夠與水壺的金屬材料發生反應。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不勝枚舉,初中生要留心生活中存在的化學現象,用在課堂上學到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強化初中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更能夠提高初中生的化學應用意識,激發他們學習的化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習慣化學用語
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初中生要能夠適應一些約定俗成的化學用語和表達方式,理解其潛在含義。例如在學習分解反應部分的知識時,初中生要記住分解反應的定義與特征,理解在描述化學反應現象時的化學用語,以氧化汞的受熱分解反應為例,該反應的現象為紅色液體變成銀白色液體,生成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一般情況下,能夠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又如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氧化還原反應,該反應的現象為管內黑色固體變為紅色,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這里“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還可以用石蕊試液來檢測生成的氣體,若氣體仍然是二氧化碳,那么現象為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的等等。初中生較好的習慣化學用語與表達方式,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在做題時快速判斷題中涉及的相關化學物質,還能夠提高初中生對于化學現象描述的準確性,鍛煉初中生的表達能力。
四、總結
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這一學科的起點,這時是初中生培養對于化學學習興趣與應用能力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初中生認為初中化學是一門難以學習與掌握的學科,實際上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知識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提高自身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為進一步開展化學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繆徐. 《關于『碳』的發散思考》,學術期刊 《中學教與學》 2003年9期
[2]高寒松. 《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設計》,學術期刊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4年15期
[3]許守仁. 《探究單質及化合物問題》,學術期刊 《數理化學習(初中版)》 2013年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