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亭廷
【摘 要】就業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必經之路,近年,民辦工科類高校女畢業生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1984年民辦高校開始創辦,1999年全國大學開始擴招,到現如今,在市場經濟發展良好,高校數量持續增加的背景下,民辦工科類高校女畢業生的就業率卻呈逐年下降趨勢,由此所引發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當下端正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心理,解決其就業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工科女大學生;民辦院校;就業心理
改革開放后,我國民辦教育有了自己的發展道路。2003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民辦高校不但有了法律的支撐,也開始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血脈。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為順應人才市場的需要,開設專業多以工科技術類為主,選擇工科專業的女生也在增加。然而,文化結構問題等一些社會問題,使民辦工科類女畢業生就業受到歧視,一方面的影響了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民辦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
民辦工科類高校畢業的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極其突出,這不僅是因為民辦高校歷史和辦學的局限性,也有其家庭、社會環境等各類因素造就的。歸納起來,民辦工科高校女大學生主要有以下就業心理。
(一)自卑怯弱心理
自卑怯弱心理在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是一種不良的心理暗示面對不可回避的就業競爭,特別是在與工科男的競爭過程中更容易導致緊張的心理。有些女生潛意識中認同社會對民辦工科類女大學生的偏見,她們多數認為自己的學校不出名,相比理工科男生自己的儲備知識又不夠、能力不足,在面臨就業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時往往會選擇退縮。自信心不足,使他們在面試中表現僵硬,不敢與面試官們自然交談,機會便悄然流逝。
(二)緊張焦慮心理
剛畢業的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面對社會上的各種突出的就業現象,使他們出現了緊張焦慮的心理。面對企業技術性人才需求中的“重男輕女”現象,她們既期望自己能夠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又擔心企業會因為自己是民辦工科類高校畢業的女大學生而被其拒之門外。面對企業提出的“211.985”要求時,心里更是不甘和焦慮。女生的心理較為細膩,承受能力弱,在面對這些就業問題時,心里往往充滿擔憂,對就職充滿恐懼。
(三)被動選擇心理
就讀于民辦工科類高校的女大學生往往在選擇學校和專業之初就處于被動的角色。高考分數不理想,選擇學校被動。受父母思想的左右,選擇專業被動。在就業之初,她們往往等待著學校和老師給她們指明就業方向,學習優秀的民辦工科類女大學生期待著留校或者讀研深造。她們做的決定都期望能推遲就業,緩解就業壓力,期待著在自己步入社會之前,已有為她們設定好的職位。
(四)依賴外界心理
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成員關系,嚴重的影響到她們的就業心理。往往就讀于民辦工科類高校的女大學生,在選擇工作上會依靠父母或者依靠家里的社會關系,她們期待家長為其承擔擇業責任,放棄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機會。有的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缺乏應有的自立自強精神,內心深處存有男外女內的角色定位,工作好不如嫁的好的錯誤想法。
(五)求閑求穩心理
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尋求工作碰壁是很常見的現象,因此一部分民辦工科女在承受不了壓力和挑戰的情況下主動放棄自己所學所擅長的專業。再者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心里壓力明顯高于公辦工科女大學生,為了避免與他們的直接競爭,多數民辦工科女會選擇報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國家單位會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
二、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社會因素
社會對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的態度尤其重要。當今,不可否認在工科類崗位上男士占有很大的比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很受大企業的青睞,而女性往往缺少這方面的優勢,就業機會相對較少,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便不言而喻。
(二)學校因素
民辦工科類高校在國家政策的支撐下蓬勃興起,其主要目的是為國家提供技術性人才,故其開設的課程也多以專業課程為主。但民辦高校在解決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上存在不足,學校在教育上側重開設專業課程而未能開設與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相關的課程,未能做好就業指導,使很多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在就業季感到緊張和焦慮。
(三)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左右大學生選擇專業的關鍵,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往往存在高校選擇的被迫性,很多家長會因為自身從事的行業、所擔任的職務、所生活的環境,而要求學生選擇與其相關的專業,為方便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再者,家庭教育更是嚴重的影響女大學生的性格,在校可以發現,往往獨生子女具有強烈的依賴性,不能獨自完成工作。當一個人學習工作時,就會極度缺乏自信心。
(四)畢業生自身因素
一個人的就業心理涉及到他的性別、性格、大學干部任職經歷。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表示,她們對其學校和專業的選擇都是無奈之舉,她們中的大部分往往是因為高考分數不理想。加之對其專業缺乏了解和興趣,進入大學后發現自己并不具備工科類專業所需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即將走出大學時便更迷茫。
三、解決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政策扶持為民辦工科類高校保駕護航
民辦工科類高校的開辦者對經費開支錙銖必較,很大程度是緊張的辦學經費使然。在民辦高校教育經費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國家對它進行財政資助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民辦高校開設更多有利于民辦工科高校女大學生就業的課程,逐步改善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問題,促使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二)民辦工科類高校應開設相關課程為工科類女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
在就業教育過程中,民辦工科類高校應幫助女大學生樹立就業成功的希望,激勵女大學生自主就業,為其規劃美好客觀的就業前景。指導女大學生制訂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教育培訓課程,使大學生學會制訂不同階段的職業目標,發展方向。民辦工科類高校更應該注重工科女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
(三)民辦工科女大學生應客觀認識就業形勢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每一個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都應該提前做好就業規劃,明確自身的優缺點,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學習,找準自己的就業定位。其次樂觀積極的就業心態是大學生就業成功的重要動力源泉。從容淡定的面對就業挑戰的同時要注重自己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民辦工科女大學生在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時,更應該強大自己,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還有身體素質。
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解決其就業心理問題刻不容緩。這不僅僅需要民辦工科類高校女大學生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的平衡,推動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瀚文.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心理健康模式應對[J].科技創新導報,2011(05).
[2]顏艷妮.影響民辦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2.
[3]王雯霞.工科大學生職業性向測試的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6(09).
[4]巫敏芝,朱麗敏,李杰,龍耀.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調查及應對策略[J].學校與社會,201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