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群
摘 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是一種建立在對于文章具有一定理解基礎上的綜合性學習行為,對于加深學生學習理解、提高學生綜合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是語文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要求。小學中段學生年齡普遍偏低,對于文章感情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是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從小學中段語文朗讀教學入手,就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發表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教學;朗讀;指導
標準、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被滲透到小學各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當中。對小學中段的學生來講,因為受到年齡階段控制,對文章的情感理解以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關注到這個問題,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必須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指導學生抓住有感情這個重點,使學生感情朗讀技巧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能夠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技能,加強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一、學會抓住關鍵詞,懂真情
通過文章獨到之處理解文章,是增強文章認知能力、把握閱讀效率的關鍵。圍繞事物特性進行優雅的文字敘述,是語文教材內容普遍具有的特質,其在文本方面的具體表現,即為某些特定詞語的獨特用法,可以充分發揮其詞語的意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關鍵詞。抓住文章的關鍵詞進行全文有感情地朗讀指示,可快速有效地提煉文本中的精髓,使學生朗讀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我們可以以《觀潮》這一文為例子,《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用十分精練的筆墨,描繪出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的英姿颯爽和觀潮人群的驚嘆不已,使讀者身臨其境。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由圖到文,再由文到圖,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文故事的完美理解,并且學生在反復地朗讀過程中得到故事中描繪出的情境,從而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
二、抓住提示語,感悟性格
對小學語文教學文章的理解,應該是多方位、多環繞,最全面的,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了具有自主意識的思考,才能將語文閱讀思維空間充分擴展,提高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質量。
在多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著諸多提示性語言,無論是在文前、文中以及文后的各個位置。這些提示語大多是緊隨文章主題,主動向學生提出具有思考性問題或學習提醒,學生充分利用提示性語言進行朗讀,充實高效地調動學生獨立學習以及閱讀興趣,從更深一層次中感悟到文章中獨特的人物性格。
語文朗讀是一種技能型綜合性學習過程,提示語的重要作用即對文章內容進行考慮,自主觀念的表達,對應完成了思考、理解、表達一系列綜合性復雜的學習過程,通過該過程使無動態的書本內容,以朗讀的形式得到更加真實生動的展現。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思想方式擴展鍛煉,利于學生綜合理解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水平。
三、重點注意小標點,主題明了
如今的標點符號完全可以作為書面語言中十分重要的表達情感的寄托,特殊的表達情感信息的方式,在對文章情感理解的方面,與文字有著相同的重要性。想讓學生熟悉地掌握有感情的朗讀技巧,使學生的綜合朗讀水平得到提高,就不能不重點提醒標點符號的教學。以正確的標點符號認識可以作為朗讀教學的突擊口,學生具有不一樣的理解,使感情得以融會貫通。
與此同時,在了解標點符號的作用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標點的應用練習,通過不同情境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標點的理解。不僅如此,情感在文章中標點的體現,通常不是通過一個標點來體現的,而是展現在很長一段文字中,多個標點的連續使用,表達出一種獨到之處。比如課文《釣魚的啟示》中當湯姆釣出魚時文中用了兩個感嘆號“哇!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連續的感嘆號將湯姆釣魚的驚喜和對大魚的驚嘆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掌握了標點符號的朗讀技巧,朗讀其他文章時就可以從標點的角度對其情感進行解讀。
四、認識整齊句,提升感情
句式結構相同或相似連續的句子成為整齊句,具有突出、提升文章作者情感的作用。通過有計劃的文字反復,或有次序,或有多方位一體地對同一件事物進行描寫劃定,從而達到強調突出其感情強烈的目的。從文章本體來分析,整齊句用詞選字十分考究,前后對應,在朗讀過程中逐漸強烈。
講授整齊句的朗讀技巧,增強學生朗讀水平。將排比句式作例,排比句式是最具代表性的整齊句式,實現閱讀時,原文作者所表達情感應帶有一定的層次,通過重讀、語速快慢、語氣揣摩、并控制朗讀的韻律,在排比的結尾將文章情感推送到最強烈之處。
參考文獻:
張美華.淺談小學語文課中怎樣培養中段學生的閱讀技能[J].課外語文(下),2016(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