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圓圓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超越了學科領域的框架,且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它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形態。它又是一門與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與社會等科目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并行設置的綜合性課程。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
我們農村小學的教師其實都是身兼多科教學的多功能教師,這就像人們常說的“農村小學的教師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們就應該把每一把刀都磨鋒利些,讓它們有用武之地,讓綜合實踐活動處處生花。
一、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實踐活動
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搭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展現學生的青春風采和表演水平,語文老師們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晏子使楚》《三打白骨精》《林沖棒打洪教頭》等,小演員們以熟練的臺詞、到位的動作、豐富的表情、富有創意的表演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讓語文課文以全新的形式牢牢地刻在學生們心中,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秋天到了,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學校周圍有大片的田地,大部分學生家中就有玉米地、果園、菜地。數學老師安排了“今年收成怎么樣”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去地里掰玉米,感受家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調查一家人的田地收入有多少?通過這個活動學生感受到了家長農田勞作的辛苦,樹立了珍惜糧食的意識。
科學課堂上老師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為題,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親手制作一個不倒翁,還設計精美的圖案,以小組為單位玩一玩,發現不倒翁為什么不倒的秘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
所以我認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門學科,只要你敢于去實踐,只要教師心中有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你一定會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有模有樣。
二、在社團活動中融入實踐活動
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我們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每天課外活動時間學校就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書法小組、趣味剪紙、手指畫、電子琴、葫蘆絲、腰鼓、創意手工等供學生自由選擇,學生掌握技能,體驗樂趣。
書法小組開展“一撇一捺學做人”的開筆儀式,讓學生自小了解和繼承祖國傳統文化,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寫下一個端端正正的“人”字,一方面寓意今后要開始讀書寫字,另一方面通過簡單的一撇一捺告訴他們做人的根本,一生要做一個正直的人、有修養的人、高尚的人華夏文明代代相傳的人。
民間藝術走進校園,腰鼓聲聲擂響校園。學校開發腰鼓校本課程,購置腰鼓、大鼓、音響,老師現學現教,將腰鼓文化融入素質教育中,旨在加強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培養團隊精神。
新課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是實現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時間、空間,教學方式不局限于課堂形式,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自主性學習。
三、在德育中融入實踐活動
現代教育呼吁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一架能讓教育通往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因此,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很有必要。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一個非常特別非常重要的節日——母親節。為增添母親節節日氣氛,讓感恩之情盈滿心間,培養小學生感恩的良好品行,弘揚中華民族感恩的傳統美德,我們學校開展了感恩母親節系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
首先各班班主任召開母親節主題班會,老師講解了母親節的來歷;講一講《烏鴉反哺》《陳毅探母》等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讀一讀有關母愛的美文和古詩,演一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總結為什么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有的學生準備給媽媽制作精美的賀卡,有的學生想給媽媽寫一封祝福的信,向媽媽說一句真誠問候或祝福;還有的學生說回家給給母親做一次晚飯,給媽媽泡一杯茶;為媽媽洗一次腳;陪媽媽散一次步,為媽媽表演一段節目等。
然后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老師向大家介紹母親之花——康乃馨的花語:不朽的母愛。不同顏色康乃馨的意義:紅色康乃馨用來祝愿母親健康長壽。粉色康乃馨祝福母親永遠美麗年輕及康乃馨的花型特點。作為農村的孩子們,他們大多沒有見過康乃馨,更不了解康乃馨,所以老師教授手工康乃馨的制作過程:制作花瓣、葉子、萼片,整朵花的組裝,整理成型。老師教得仔細,學生學得認真。一堂課下來,每個學生手中都誕生了一朵美麗的康乃馨。通過這個活動學生感受手工制作的樂趣,體會到親手制作的禮物所包含的情義比用錢買來的現成禮物更能打動人心。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明確教師的職責,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勇于去實踐,我相信,你一定會樂教其中的。
參考文獻:
[1]許偉光.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李致樺.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的個案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