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梅
摘 要:跳繩是一項對場地要求不高,活動起來不易受限,而且十分受孩子們喜愛,還能很好鍛煉身體的十分快樂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小學的各個年級里,都可以開展與跳繩相關的運動項目和游戲項目,師生喜聞樂見。
關鍵詞:體育;跳繩;快樂
學校的工會活動中教師可以開展跳繩比賽活動;體育課上和休息時,可以開展學生跳繩比賽和游戲運動;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里,各班級可以開展各具特色的跳短繩和跳長繩的體育活動;為展現學校體育特色還可以在間操的過程中加入富有創意的繩操環節,可以展開全校性的全體運動項目。總之,掌握跳繩技能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大有益處,還對學校整體體育活動起到支撐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學各階段進行趣味性的快樂跳繩學習呢?以下是筆者在小學階段跳繩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低年級的孩子們在初學跳繩運動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跳繩這項運動對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還是有較高要求的,低年級的孩子在協調性上是需要有特定的運動鍛煉才能提升的。課堂上,讓學生先從跳短繩開始學習,要將正確的握繩方法和量繩方法、停繩方法等專業方法,給孩子們分解示范等講清楚,讓學生一開始接觸跳繩這項運動項目就要從正規的操作步驟進行。之后,要讓學生在量的練習中達到質的飛躍,讓學生先觀察正確的跳繩方法后,還要將典型的錯誤跳法的學生指出來,進行指導糾正,給學生直觀的獲得正確示范訊息,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掌握扎實這項運動技能。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協調性強、運動性好的孩子們,將他們樹立成學習的榜樣。一方面,激發他們相互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極大程度地樹立了跳繩突出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更強地激勵起孩子們學習跳繩的興奮點,在樹立了榜樣的練習結束后,再將學生分成“一幫一”的小組進行單獨教授指導練習。幫扶者在幫扶的過程中,能力得到教師的肯定,自身學習興趣空前高漲,在整個跳繩學習中都是精神飽滿、快樂投入的;被幫扶者在幫扶者單獨教授指導中,也得到充分的鍛煉,在小組內相互之間的耐心指導中,及時反饋問題,跳繩效果提高顯著。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年級李××同學在教授她的幫扶對象時總結出:不要跳和搖繩同時進行,要先搖繩,在聽到“啪”的一聲后,再跳過。一定記住是聽到“啪”的一聲后再跳,先慢慢做動作,在熟練一些之后逐漸加快速度。她的這種指導方法馬上被教師給予夸獎和評定,并傳授給其他的幫扶小組使大家能很好地借鑒經驗。之后,再將各小組的教授成果進行比賽展示,提出比賽規則,孩子們在展示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內心的榮譽感,還在展示中學會了團結合作,提高了團結向上、相互幫助的核心動力。
高年級的跳繩教學更要注重在教學中尋找學生學習的快樂之處,點燃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因為此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很好地掌握跳繩技巧和技能,而且,他們也都不再像低年級時那么好調動。因此,在跳繩過程中加入配樂表演和更多的花樣式跳繩,能更強地激發學習效果。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切磋研究出新的花樣跳繩方法,變成樂趣跳繩,教師也經常性地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共同玩跳長繩游戲,如:與學生一起編童謠跳大繩,既鍛煉了學生的創編童謠的能力,在跟隨童謠表演的過程中如“轉一轉”“摸摸地”“分分腿”等動作,在學生跳繩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協調能力,通過教師參與的游戲,也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游戲中很好地增進了師生的情感,使課堂和諧、快樂、生動、有趣。
課后認真反思跳繩課的教學收獲,首先是在思想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使學生掌握跳繩的這一技能。創編跳法的設計,使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因為有趣而積極主動地參與,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開展小組跳繩比賽把競爭引入課堂,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活動特點。尤其針對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心理活動開始趨于不穩定階段,如果單純地學習跳繩,會使他們感到枯燥,產生厭倦心理。創編和比賽正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不僅展示了學習的本領,更使他們體驗到跳繩帶來的樂趣,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更能發現和學習其他同學身上的長處,培養學生自主學練的能力。掌握跳繩這一傳統體育項目要領,對提高學生的彈跳力、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都是很好的運動項目。除了基本的跳繩動作,在今后的體育課教學中,多把跳繩引進跳躍、跑等體育教學中,拓展跳繩練習與游戲。
在體育課教學中,因為大多都是在室外,不像坐在教室里學生都在教師的眼皮底下開展學習活動,故此,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別是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重復機械的動作,更使他們覺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感興趣,他們就會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殷小平.讓跳繩課快樂起來[J].科學咨詢,2013.
[2]孫冬粉.體育課中如何開展跳繩教學[J].快樂學習報,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