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際的估算教學中,只要估算結果越接近精確值,那這個答案就是好的,從而導致了一些學生先算出其精確值,再根據精確值寫出一個估算值的不良現象,沒有發揮估算的作用。借閱新版教材資料和解讀相關文章,專門圍繞估算策略和估算評價的問題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估算;策略;評價
估算評價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估算的評價卻也是估算教學中充滿著爭論與困惑的問題。相信很多老師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這是一道課外書的練習題:
估一估,這一頁大約有( )字。這一頁有28行,每行有21個字批改時看到學生的答案大致分成這樣幾種:600、590、588。筆者認為:
1.如果是按估算相乘得600,而所得的600是估大了的,實際不到600,又比較接近600,可能是590。多好的思路。學生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呢?不得而知。
2.“看到大約是否用估算”的問題比較復雜,要看情境而定。但是這道題的表述中已經很明確地說明“估一估”,那么就應該用估算來解決。
有關于“大約”的問題大致可以分成這樣兩類
第一類:如“小明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厘米,他從操場的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
問題中“大約”兩字,來源有二,一是平均步長本身就是一個大約數,并不是每一步都標標準準62厘米;二是操場長度只要求一個大致的估計。如果把“大約”的由來只是理解為第一種,那么計算的過程就是精算;如果兩者兼考慮,那么計算的過程就可以是估算。
第二類:聰聰家買了一臺空調用了2530元,買了一臺電視機用了2198元,買這兩件電器大約用了多少錢?
像這樣問題帶“大約”,而條件顯然是準確值的,當然是用估算。
當然還有比較特殊的一類。一條蠶一年大約吐絲1500米,6條蠶一年大約吐絲多少米?”我們知道最合理的答案就是不估算,1500×6=9000(米),可是如果學生在答卷的時候用了估算,如把1500看成2000來計算,結果是12000米,我們還給他得分嗎?
我認為原本這道題可以歸為第一類的,既可以估算也可以精算。但是它又有特殊性,1500就是一個統計量,用平均的方法得到,代表著平均水平,估成2000×6=12000,所得的12000能代表一個平均的值嗎,另外無論估算、精算都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題目中1500和6相乘可以口算,非常方便,且接近準確值,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沒有必要再把1500估成2000。但是,如果題中的數據改為1512,我倒是覺得可以進行估算,把1512估成1500。
翻閱新教材,發現這種需要估算的地方還有很多,讓我不由得要對估算策略教學和教師如何評價進行了深度思考。
一、關于估算策略的思考
教師要在估算教學中不斷地鼓勵每個學生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理由,總結估算的策略,對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總結歸納出估算的策略。
1.湊整法
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也是數學學習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數量估成整十整百整千再計算。
2.根據位數估算
例如:4715÷23≈?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被除數的前兩位比除數大,可以商2,所以商大約是200。
3.取一個中間數
比如27、28、24、23這四個數求和,可以用25×4,就大約能算出這四個數的和。
4.根據生活經驗估算
在計算合格率、成活率或者正確率的時候,答案出現大于100%的肯定就是錯的。
二、關于估算評價的思考
1.教師進行估算評價要關注過程,關注不同學生的思維層次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估算評價,可以有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在作業或測試中的估算評價,只能有書面語言的交流。像這樣老師學生之間只能進行書面語言交流的,編制的題應當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畫圖、寫簡單算式或改成選擇題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避免不必要的爭議。關注過程我們才知道學生思考的真面目,才能發現學生的思維層次有如此大的不同,那么我們才有可能作出有效的評價。
2.估算評價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評價
史寧中教授談估算教學時說,新課改對估算的要求改為“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要善于尋找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方面的題材,如一年級比什么多一些、多很多等。像這樣,從低年級開始就不失時機地尋找一些有關估算的題材,學生自然而然會領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隨處都有,隨時要用。
3.教師進行估算評價要“彈性化”處理
(1)估算的結果不是某一個或幾個確定的值,而應該是一個區間內的每一個數。也就是說只要落在適當的區間內,都應當算對。
(2)要關注不同孩子的思維層次,通過合情合理的估算,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快速發展,實現優化解題。
(3)估算策略是靈活多變的,估無定法,不能墨守成規。
估算本身就是可以通過多途徑解答,結果也比較開放,再加上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及思維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會多種多樣。所以,我們可以說估算其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不同,它的過程是富于變化的,而結果也是不唯一的。老師本身應該樹立正確的估算意識,認真傾聽孩子的發言,仔細批閱孩子的作業,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判。
參考文獻:
[1]馬賢松.淺談小學數學估算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6).
[2]周新陽.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的教學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3(6).
作者簡介:劉杰(1984—),男,漢族,浙江省樂清市人,大學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