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小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時期,習得良好的健康習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分析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良好習慣的缺失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從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等方面,闡述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策略,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健康習慣;培養策略
構建有效體育教學,是新課改下小學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重要途徑。小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時期,如何在體育課堂中強化學生對健康習慣的正確認知,并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優化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缺失,并就如何強化小學生的良好健康習慣,做了具體闡述。
一、當前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缺失
優化小學課程體系,強化體育課程建設,是落實“全面教學”的重要內容。體育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重要途徑。但從實際來看,小學體育課堂僵化,教與學的良性互動缺乏,出現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現象。這樣一來,體育課成為了“散心課”,成為學生課外跑步、玩耍的空間。體育教學缺乏實質性內容,對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引導鮮有落實。小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期,認知能力有限,對于習慣的健康與否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進行規范與引導,進而在思想行為上形成約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習慣。
二、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缺失的原因
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過程,是不斷教育、實踐的結果。小學體育課中,缺乏對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當前小學體育課堂缺乏活力,教與學的主體錯位,弱化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創設。并且,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形式單一,難以形成積極有效的教學效果。
(一)體育教學理念陳舊,教與學出現主體錯位
體育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延伸,同時也是強化學生健康,實現教育的重要途徑。但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體育課堂更多地是強調體育活動的開展,而缺乏“體育+教育”的結合,學生難以在體育活動中對良好習慣有正確的認知,也在情感上對體育課堂缺乏興趣。因此,在陳舊的教學理念、錯位的教學關系中,小學體育課堂缺乏有效性。
(二)體育教學缺乏良好的體育環境,忽視體育課堂的建設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體育教學缺乏重視,體育課堂建設不到位。一方面,體育教學缺乏良好的體育環境,教學內容陳舊、形式單一,難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學作用;另一方面,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缺乏,體育活動缺乏器材、場地,學生難以在體育課堂中習得良好的健康習慣,更多的是課堂之外的延伸,跑步、做游戲等。
三、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策略
小學生處于健康發展的特殊期,在體育課堂中若要強化對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關鍵在于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的體育課堂建設,搭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要強化“生本”理念的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課堂,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首先,小學體育教學要注重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在“體育+教育”的方式之下,提高體育教學的教育價值;其次,創新教學思維,以學生發展為導向,構建多元化體育課堂,著力于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創設快樂體育園地
豐富的教學內容是盤活小學體育課堂的內在要求。一方面,小學體育課堂要以創新為導向,創新體育教學內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有效教育,對健康習慣有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強化外部環境的建設,為學生健康、快樂的體育活動創造氛圍。通過社區體育的開展,家庭體育條件的創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習慣。
(三)盤活體育課堂,強化體育教學環節
在傳統體育課堂中,體育更多的是“活動”,是通過跑步等活動內容完成課堂教學。這樣形態下的體育課堂缺乏活力,也難以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要盤活體育課堂,強化體育教學環節,通過構建多元化的體育課堂,引導學生對體育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生活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并形成合理的體育鍛煉時間,將運動與學習有機結合,形成愛學習、愛體育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體育是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課程。小學體育課堂的優化與調整應著力于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的培養。通過體育教學的優化、教學理念的創新,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中突出“健康體育”的教學理念,在體育教育中落實學生健康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孫春紅.重視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J].讀寫算,2014.
[2]王世杰.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J].儷人,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