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瑩
摘 要:家庭教育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家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少年兒童行為、習慣、品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電話聯系、微信群、和教育平臺、朋友圈、家長會等,都不失為良好的聯系渠道。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家庭教育;成長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整合家校資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在當今已經成為共識。在多年的探索中,我發現一些工作上的細節,做到后可以保證家長與班主任協調一致,更好地將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結合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搭建平臺,使溝通多樣化
學校教育只有與家長溝通及時,暢通聯系渠道,才能將孩子在家的表現及時向教師反饋。為了搞好創建讀書型家庭的實驗研究,兩年來,我們采取了以微信群培訓、微信推薦家庭教育做法,微信展示學生好習慣等信息技術手段的教育方法,加大對學生家長的培訓力度,不斷普及家教知識,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水平,使家長在學習后深深感受到讀書的過程,也是親子的過程;交流討論的過程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更是朋友式親子關系建立的有效途徑。還有向家長推薦優秀書籍,提供書目和網址。諸如《素質教育在中國》《素質教育在美國》《哈佛女孩劉亦婷》《家庭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學習的家庭》《發現母親》《未來生存空間》《窮爸爸、富爸爸》及《空中家教》的播出時間、《天天家長學校》的網址等,在近兩年的時間里,由家長撰寫的讀書筆記大約30萬字,很多經驗在各類報紙、雜志上發表,不少家庭已形成了濃濃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的人格進一步完善,家長素質的提高使家庭生活的品味進一步提升,和諧的親子關系也在讀書中建立。
在信息技術的溝通過程中,班主任處于主導地位,根據家庭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二、教育優勢互補,家校協調一致
為把學校辦成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請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我校常利用節日、紀念日積極開展親子活動。在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到來之際,結合各班實際,積極策劃了“傾聽、傾情、傾訴”為主要形式的母愛、父愛親子活動,并通過聽聽自己生日的故事、設計感謝媽媽的5種方式及“感恩”書信或賀卡等形式,傳遞親情,讓學生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并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用行動給爸爸、媽媽帶去驚喜和慰藉,教育學生懂得尊重、懂得感恩。學校還組織了學生和家長共看感恩影片《隱形的翅膀》《媽媽再愛我一次》等,幫助孩子自然感知、感悟父愛和母愛,增強了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懂得感恩家長。同時學校抓住每學期節日、紀念日的慶祝契機,教師與學生同臺獻藝,邀請部分家長參加活動,使家長感受到教師與學生的新型關系——伙伴關系,更讓藝術教育走入家庭,豐富讀書型家庭學習的內容,兩年來,我校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融為一體,通過信息技術平臺,有效地促進了讀書型家庭的建立。
三、搭建平臺,分享成功經驗
針對家長在實驗中存在的片面性,對“創建讀書型家庭”理解得不夠全面,有的家長認為放棄了自己繼續學習的機會,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學習,才是合格的父母,我們及時組織召開了“我做合格父母之經驗談”的家庭教育研討會,通過成功家教經驗,使家長們對讀書型家庭有了新的認識。在學生中開展了“讀書給了我快樂”征文活動。孩子們暢談了良好的家庭氛圍給他們帶來的童年里難得的快樂。活動中,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提高家長素質并非一個講座,一次討論,幾次活動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場家庭教育的變革,是需要持續發展的活動。
針對家庭教育的熱點問題,我們通過家教微信群,讓家長們回想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經意間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家長們各抒己見,現身說法,互相學習,互相切磋,懂得溝通、交流是親子關系建立的重要條件,而讀書型家庭的創建解決恰恰為這一關鍵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同時,學校開通“和教育”平臺,家長通過電腦、手機短信咨詢解答疑難問題,現已咨詢完成數百次,同時成立“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健康咨詢小組適時地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現已解答數百個;學校通過微信圈、學校網站普及和解答家教知識。總之,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幫助家長解決熱、難點問題。
實踐證明,通過朋友圈、微信群,贊揚孩子,贊揚家長是與家長交流的法寶。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把這種期望和肯定通過家長傳輸給學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學生能真切感受到教師的期望,自然會產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有了顯著進步。
總之,信息技術條件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優勢互補,如果有了微信平臺、朋友圈等,班主任和家長取得更好的合作,協調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慧玲.班主任應與家長建立良好合作關系[J].班主任之友,2004(3).
[2]蘇興漢.淺析班主任與家長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策略[J].青海教育,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