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 要: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啟發小學生的智力。語文閱讀能夠豐富小學生的知識面。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驅動式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在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結合案例對問題驅動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問題驅動;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生在語文閱讀中能夠得到大量的知識,從而幫助小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素養,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探究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是對學生閱讀教學的進一步提升。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段落講解
每篇閱讀文章都是教師從頭到尾地進行講解,文章被肢解成段落或句子,這樣使學生根本不清楚文章講的是什么,而且費時費力,效果不好。例如,人教版第十冊選讀課文《豐碑》在第七段中的一些問題:“凍僵是什么?軍需處長是什么職位?為什么會穿這種衣服?”整段描寫軍需處長的只有五句話,但是在講解的過程中,有的問題教師需要一節課的時間進行講解,這就導致了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而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刻。
2.忽略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在語文閱讀中把閱讀的教學變成了知識點的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提升,忽略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領悟和思維發散性聯想。
3.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單一,只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方法,缺少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并且學生的語言實踐較少,使學生在閱讀中有一定的思維障礙,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中,“填鴨式”教學非常普遍。
二、問題驅動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策略
1.提出問題
在開始新的課程教育時,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內容,使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入文章中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第十冊選讀課文《猴王出世》時,先使用多媒體播放猴王出世的視頻或者PPT,讓學生在看后討論孫悟空是怎么成為美猴王的。讓學生自己進行講述,然后閱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從視頻轉化成文字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夠加深,而且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起到有效的鍛煉作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是問題式教學的主要手段,在語文閱讀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并思考問題,這種教學策略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2.解決問題
教師要和學生進行共同的學習,并且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決,引導學生分析并在閱讀中尋求答案,最終達到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目的。
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利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問題理解并解決。例如,在教學文章《月光曲》時,借助多媒體,在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后教室里回蕩美妙的鋼琴聲,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文章,并對問題進行點撥,使學生有能力對問題自主地解答。這種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文章的理解。
3.總結和反思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并且要求學生對文章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給予指導。學生通過總結問題和反思問題評價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意義。調整學習的方式和思維,使學習的效果更加明顯。
在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創設和認知矛盾的情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且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讓學生自讀課文之后進行自由的討論,最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矛盾之處,并且解答,這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并且能夠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為學生樹立信心。
4.探究新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新問題的探究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并且設計,通過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地參加到實踐活動中,探究新的問題。
在學生自主學習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方法進行指導,對矛盾的地方大膽質疑,小心求證。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時,學生提出“魯濱遜所在荒島適合種植嗎?魯濱遜使用什么器皿盛裝食物?”等等問題。學生對文章或者是其他的方面保持質疑的態度,這樣對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思維的拓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提出問題到探究新的問題是以問題為驅動,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著新的探索,為教學方式的改變提供參考。
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是對新教學方式的探究,目的是使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能夠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問題,而且對文章進一步地探究,使學生有自主的思考并且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種教學策略能夠極大地改善課堂中的氛圍,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戴婉琴.淺談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
[2]劉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驅動式學習活動實施[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