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彼鲝埥逃顚嵺`相聯系,教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的觀點。于是,語文教學就不再像以往那樣,僅停留于課本知識,而是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條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利用身邊隨手可拾的教育資源,教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以文為依托,搭建實踐活動平臺
綜合實踐活動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做”學知識。但這種實踐性學習活動,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學習。文本學習是對前人的認識成果,通過多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是一種符號學習。實踐學習和文本學習的關系就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學生自主實踐活動與教師講解的關系。同時教師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理解實踐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把握各種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掌握其操作要領,結合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活動的具體任務,達到活動目的。
活動課中,我們對現有教材進行適當改造,增加現實生活和與時代信息相關的一些信息,從而促進學生綜合地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實踐知識。如在“家鄉小河的尋訪”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中,我安排了參觀、攝影、訪問、繪圖等,將語文、美術、社會、法律、家鄉環境調查等方面的知識與見聞有機地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匯報、交流。活動結束后,學生還展開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大討論。學生利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你一言,我一語地抒發對污染環境的不良行為的憤慨,以及保護好環境的美好愿望。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素質和心智,還向他們進行了學法、懂法、用法的啟蒙教育,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拓展課本內容,豐盈活動內容
“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拘泥于教材,實際上教材背后所蘊藏的知識,遠遠豐富于課本中的知識。所以我們不能只顧及課本的內容,更應該注重教材后面的世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就不能把學生圈于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為線路,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活動空間,全面實施教育,引領他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家庭和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生活。因此,開展活動形式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或時空等特點,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滿足他們的天性,讓他們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
廣告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果能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就能收集到各種類型的廣告。廣告語獨具特色,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具有極強的召喚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創作廣告,來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設計了主題為“生活與廣告”的綜合活動。活動具體設計如下:(1)準備階段:感知廣告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初識廣告階段:通過調查分析,進一步感受廣告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通過口頭匯報、交流,收集第一手廣告資料,進行資源共享。同時讓學生初步熟悉廣告的形式、傳播的方式等。(3)再識廣告階段: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匯報、總結,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廣告。比如廣告的目的、主題、要素等。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學,有所獲,有所得。
三、學科滲透,整合活動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與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并行設置的綜合性課程。它倡導的是一種課程共享文化,教師需要積極地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完善和豐富現有的各學科教材。這就要求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對教材和學生進行認真研究,根據需要對各學科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重組。
如我校調研團的同學通過對“課外興趣班的同學”采訪調查后,再經過表格統計分析,最后形成了文字,寫出了調查報告。從這些調查報告可以看出,有不少學生對參加課外興趣班的學生進行了充分的了解,還有不少學生如實地評論了參加課外興趣班的同學的某些焦點問題。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現有掌握的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而且還提高了他們分析思考的能力。
活動課結束后,我趁熱打鐵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網站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提高了他們獲取、理解、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為祖國建設學好知識的思想感情,還使語文課有了時代氣息。更可貴的是培養了學生不怕挫折、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良好品質。
總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語言,形成語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作為目的的活動。豐富多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精彩,更加具有活力;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善抒善寫。我相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會在教師的不斷探索下煥發光彩。endprint